宁化:一粒好种子育出一条新“稻”路
日期:09-27
本报讯 9月19日,宁化县淮土镇淮阳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内,30多名村民手持百米长绳,两人一组,一人一头,在碧绿的稻田间来回穿梭,不断掀动稻穗,将父本的稻花花粉扬起来“赶”到母本上,为水稻制种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2025年,宁化县发展水稻制种6万亩,预计可收获种子1200万公斤,产值超过2亿元。“水稻制种‘赶花’即人工辅助授粉,是杂交水稻制种的核心工序,直接决定种子的产量与纯度。今年,我的水稻制种面积253亩,‘赶花’大约需要10天。”宁化县永驰种业有限公司淮阳片区负责人马信民介绍。
宁化县地处闽赣边界,属福建省产粮大县,2011年至2024年,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4.62万亩。2024年宁化粮食播种面积达48.03万亩,总产量18.13万吨。今年,宁化将投入1.56亿元,建设5.2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推进稻菜轮作、烟稻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助农增收。
河龙贡米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产品。今年宁化县种植河龙贡米8万亩,主要品种有玉针香、福香占、明1优臻占、万象优8339、邦两优郁香等,预计产量达3.6万吨,产值超过1亿元。目前,宁化县共有贡米、薏米龙头企业7家,成立河龙贡米协会及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培育中高端贡米品种9个。
在产业培育方面,宁化县着力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通过“制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3家本土制种企业和34家专业合作社。为推进产业升级,宁化县先后投入2040万元加强基地建设,其中800万元用于现代种业科技园前期工程,积极打造集科研、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
(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