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碧水潺潺润乡野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田记者站 叶紫妍 通讯员 黄年丰 严华宏

初秋的傍晚,大田县新桥河桃源段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水清澈见底,鱼群嬉戏水中。在一座座跨河的古廊桥上,村民纳凉休闲,脸上堆满笑容谈论着河道生态环境的变化。

新桥河是九龙江流域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大田县太华镇高星村,流经太华、桃源等乡镇,在桃源镇境内又称为桃源溪。该河流在县境内流域面积191平方千米,主河道长度约35千米,贯穿桃源镇全境,是镇里的重要灌溉水源及饮用水源。

“以前河道里垃圾多、水浑浊,后来经过治理,现在河道每天都有人管护,大家不再往河里扔垃圾,水变清澈了,小鱼小虾也多了。”桃源镇兰玉村村民肖锦业说,住在桃源溪附近,每天在步道上散步、看风景,心情更好了。

这样令人欣喜的转变,源于大田县以河长制为抓手,深入践行“晒水、议水、评水”的工作机制,定期公开亮晒水质数据,建立河湖“四乱”问题月公开调度机制,由县级、乡镇级河长每月深入现场开展巡河护河,持续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实现水质持续达标、环境稳步向好、治水合力不断增强。

“我们积极落实河长制‘亮晒评’机制,创新‘党政领导+政协委员’巡河模式,由党政领导、13名河道专管员常态化开展巡河,实时上传影像、跟踪整改,确保问题‘看得见、管得住’。”大田县镇级河长、桃源镇党委书记陈开尧介绍。同时,选聘5名政协委员参与民主监督,形成“行政+民主”双线合力,显著增强治水工作的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治水是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今年,大田县坚持以责任落实为核心,将河湖治理纳入乡村振兴、生态环保责任书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由主要领导带头每月巡河,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和强化基础保障。截至8月,全县累计巡河3.8万余人次,上报并解决问题3000余件。

眼下,走进已建成的新桥河桃源段二期治理工程现场,鱼鳞坝、护坡与两岸的草木、农田相映成趣。这一项目的实施,有效保护和改善了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综合治理河道5.27千米,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保护人口0.73万人、农田366公顷,做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多赢。

2024年以来,大田县制定了《文江溪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攻坚方案》等多个流域系统治理方案,实施新桥河桃源段、朱坂溪西甲段等河道治理工程,开展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河流进行截污控源,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同时,不断加强评议监督,成立桃源溪等多个临时党支部,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河岸开展现场办公,推动治水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使河道管理更加有力有效。

“我们出台专项考核方案,建立‘政府—村委—管护队—管理单位’四级联动机制,将河道保洁纳入村级年度考核,配套设立水质提升奖补资金,以‘评’定优劣、以奖促干,有效激发基层主动性和责任感。”陈开尧说,今年以来,桃源镇已清理河道26.5千米,整理河道“四乱”65处,实现桃源溪段城口村上游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Ⅱ类标准,治水成效显著。

为守护潺潺碧水,大田县还结合城口村国控断面上游污染源分布特征,科学布设8个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通过不定期采样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对异常数据进行专业分析研判,精准识别污染源头,针对性制定治理方案,为断面水质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1月至8月,大田境内九龙江流域1个国控断面和3个乡镇交接断面的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流域总体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步提升。

一条河的嬗变,映照一域治水的决心。如今,新桥河水清草绿、白鹭蹁跹,沿河两岸发展起多样化的种植业,村民忙碌耕作,闲暇之余漫步河边栈道,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山水画卷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