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福建省会内迁永安。由于人口激增,鼠疫随之而来。1941年端午节前后,永安仁义街八百新村发现自毙鼠,随后居民开始发病,疫情迅速蔓延。在随后的5至6月间,发病人数30多人,死亡率高达100%。全年发病人数更是高达六七千人。
尽管中医药在应对鼠疫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就在这一危急时刻,永安县教育会会长、永安县立培根小学、集成小学校长及中学校长聂诗维见到一部珍贵的旧抄本——清代罗芝园于光绪年间编纂的《鼠疫汇编》。原来是他的门人郭贡廷从李锡昌处借到的。聂诗维仔细研读之后,认为这是一部极好的著作,并称赞其为“治疫唯一良著”。
于是,在聂诗维的倡议下,这部《鼠疫汇编》由民间集资出版,由著名书法家、风行印刷社社长罗丹亲自题写书名,聂诗维与其得意门生陈文孙(时任省民政厅科员,后任参议会副议长、永安县长)共同撰写了序言。此次共印刷2000册,赠送给永安各界,以安民心、共抗疫情。
《鼠疫汇编》的出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书中提供的防治鼠疫药方,在中医临床中使用,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延长了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永安民众从中了解了鼠疫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有效防治方法,提高了整体防疫意识,减少了传播风险,为防疫工作带来了希望,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2年3月,永安再次爆发鼠疫;同年12月,日本飞机投下鼠疫杆菌,引发了肺鼠疫大流行。1941年至1943年,腺鼠疫反复爆发,累计涉及12个村庄、128人发病、101人死亡。由于《鼠疫汇编》的广泛传播,民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防疫方法,疫情未进一步扩大,这在当时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永安记者站 黄中泉 通讯员 聂书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