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从“乱停堵路”到“规范便民”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陈辰酉 通讯员 余 倩 黄 俊

“以前小区门口、人行道上全是乱停的共享电动车,走路都得绕着走,现在划线清晰、车辆整齐,出门舒心多了!”9月14日,家住三元区徐碧街道碧桂园的市民邓小花,对近期城市街头共享电动车的变化赞不绝口。这一转变的背后,源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林洪良代表提出的《关于合理管控市区共享电动车投放的建议》,更凝聚着我市各部门以代表建议办理为抓手,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决心与智慧。

直面“成长烦恼”:

一份承载民生期盼的建议

近年来,共享电动车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伴随行业快速发展,“野蛮生长”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

在老旧小区,狭窄通道被横七竖八的共享电动车挤占,居民侧身通行成为常态;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无序停放的车辆让本就繁忙的交通雪上加霜,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在车海中艰难穿梭;部分损坏车辆长期无人处置,散落街头成为城市“疤痕”……

“共享电动车的过度投放,不仅影响市容秩序,更威胁着市民出行安全。”林洪良代表在调研中发现,企业逐利驱动下的盲目扩张、监管机制与手段的相对滞后,是问题背后的两大核心原因。为此,他在建议中明确提出“强化统筹规划”与“完善监管体系”两大方向,呼吁通过科学测算投放规模、构建联合执法机制、运用数字化监管手段,让共享电动车真正成为城市交通的“补充力量”而非“负担”。

这份聚焦民生痛点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室主办,市城管局具体承办。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督办下,市城管局联合发改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协同发力,一场针对共享电动车的系统性治理行动迅速展开。

打出“组合拳”:

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

“治理共享电动车乱象,不能‘头痛医头’,必须从制度、管控、运维、执法等多个维度发力,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制度层面,我市率先搭建起顶层设计框架。2023年5月,明确市城管局为共享单车主管部门;同年,印发《关于加强市区共享单车管理的通知》《三明市区共享单车管理实施意见》,初步稳定管理秩序;2024年,我市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三明市共享单车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市级统筹、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总量管控是破解过度投放的关键。我市以人口数量、设施条件、道路资源为依据,科学划定停放区域与投放规模。在三元区,通过实地勘验施划停放区域472个、泊位约10500个,严格控制车辆投放总量。为实现精准管控,全市推进共享单车上牌工作,要求企业提交车辆二维码及车架号备案,同步至交警上牌系统,目前三元区已挂牌车辆600余辆,其余车辆正加速改装录入,从源头杜绝违规投放。

科技赋能让监管“耳聪目明”。市城管局在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立了共享单车子系统,实现对车辆总数、停放位置、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如今,三元区8家共享电动车企业、沙县区及宁化县企业已全部接入市级平台,永安市8家企业接入市级平台,通过电子围栏划定禁停区、限停区、停放区,一旦出现车辆超量、堆积等问题,系统自动报警,倒逼企业60分钟内完成处置。在医技学院、万达广场等潮汐区域,企业还需安排专人值守调度,确保车辆供需平衡。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是治理的核心环节。我市明确要求运营企业落实“运维人车比不低于1:200、调度车比不低于1:1100”的标准,配齐管理力量。同时,推行“调度加考评”管理模式,每月依据平台数据与实地抽查,对企业违规停放、逾期调度等情况进行评分排名,对末位企业实施信用减分、核减投放量甚至退出市场的惩戒措施。

联合执法则为治理装上“牙齿”。2025年以来,市城管、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行政处罚215起,暂扣车辆256辆,罚款金额达5.355万元。其中,三元区行政处罚2起,暂扣车辆30余辆,罚款2000元,严厉打击了乱停放、违规载人等行为,有效维护了交通秩序。

督办促实效:

让民生建议“掷地有声”

“建议办理不能只停留在‘答复满意’,更要追求‘结果满意’。”7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立文带领督办组,深入市数字城管中心、医技学院北门等地,实地督办《关于合理管控市区共享电动车投放的建议》办理情况。

在数字城管中心,督办组详细查看共享单车子系统运行情况,当看到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车辆定位、报警信息及处置进度时,王立文表示:“数字化手段让监管更精准高效,要持续优化系统功能,真正实现‘看得见、管得住’。”在医技学院北门停放点,整齐排列的共享电动车、清晰的停放标线,让督办组直观感受到治理成效。

督办组强调,各承办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工作合力,针对共享电动车市场仍存在的管理手段不足、法规制度待完善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症结,制定长效解决方案。同时,要以代表建议办理为契机,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让每一件建议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

截至目前,我市共享电动车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3.8万辆共享电动车(三元区8000余辆)实现规范管理,三元区共享电动车均开启人脸识别,配备骑行头盔并为用户购买保险,车辆乱停放现象明显减少,市民出行体验显著提升。对《关于合理管控市区共享电动车投放的建议》办理结果,代表反馈“满意”,而这只是我市用心用情办理代表建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以来,23件环境与城乡建设方面代表建议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达100%。

从“无序生长”到“规范有序”,我市以一份代表建议为起点,通过制度构建、科技赋能、联合共治,探索出一条共享经济与城市治理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下一步,将持续推进立法工作、优化考评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让共享电动车真正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便利市民生活的“绿色出行伙伴”,以扎实的治理成效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