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记者站 薛辰怡
9月1日上午,福州马江举重基地,沙县籍省队报调举重运动员沈国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训练。2024年已达“运动健将”等级的他,眼下正忙着备战年底的全国举重冠军赛。
2011年,在沙县区青州镇涌溪小学四年级就读的沈国伟,于一次冬季选才时被教练员张洁发现。“当时一进班级,老师让全班同学立正站直,我一眼就看到这孩子四肢匀称,看起来比较结实,是练举重的好苗子。”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沈国伟,沙县区少体校副校长、举重队教练员张洁说。
随后,张洁对沈国伟进行简单的立定跳远、三步蛙跳、搭举重架子等基础测试,沈国伟爆发力强、协调性好、力量大等潜质表现了出来,张洁留下了沈国伟家长的电话。
当时沈国伟的父亲在外地做小吃,接到张洁电话,他的第一反应是感到惊讶。“听到教练说孩子有成为举重运动员的潜质,我想着他没这种经历,不如就让他去试试集训。”沈国伟父亲说。
经过一个星期集中训练后,沈国伟的表现带来了惊喜。在训练之中,沈国伟不仅对举重运动表现出了热爱,还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和悟性。“同一批训练的孩子,教预备姿势和带杠等动作时,有的学了几堂课都不会,但他一学就会,而且架子搭得非常稳定,我当时就感到特别欣喜。”张洁说。
集训结束后,张洁争取了沈国伟父母的支持,将他留在沙县区少体校,成为举重队一员,开始“二集中”训练——周一到周五傍晚课后训练到7∶20分,周六全天训练,周天上午半天训练。在刻苦训练下,沈国伟进步飞快,2012年冬天,他在张洁教练的推荐下被输送至三明市少体校,此后又被输送至马江基地福建省体工队。
在沙县区少体校举重队,还有许多孩子走在这条和沈国伟相似的道路上。
抓举、挺举、上拉……沙县区少体校举重馆,孩子们在紧张地练习着举重动作。今年10岁的吴奕轩也在其中认真训练。今年2月,吴奕轩被教练选拔至沙县区少体校举重队,开始了自己的举重运动生涯。目前就读于城三小学四年级的他正进行着“二集中”训练,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便和队友一起奔赴举重馆,随后在体校用餐、晚自习、休息。
眼下,在沙县区少体校举重队共有26名小运动员,年龄层级横跨9岁至14岁。
作为三明县级体校唯一的“二集中”体校,沙县少体校一直致力于通过集中食宿、集中训练的方式给孩子们带来生活上的保障,帮助学员更好地排除干扰专心训练。
想要出成绩,完善的训练条件不可或缺。2024年5月沙县区少体校完成了举重馆提升改造项目,场地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立了15个训练台,配备了先进的训练设备和器材。周边还设有400米标准田径场、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等体育设施,为学员日常体能训练提供便利。
学校科学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训练时间1.5小时左右,周末节假日则保持3小时以上,全年训练天数达300天左右。
严格要求出成绩,在精心营造的训练氛围中,沙县区举重队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人才输送方面,目前在三明市少体校就有郑羽馨、肖瑾萱、张悦婷等8名沙县籍运动员,省体校有吴承鸿和刘宗应2名沙县籍运动员。2010年6月至今,已向市级输送20余名优秀运动员,其中包括了“运动健将”省队报调运动员黄惠苹、沈国伟;“国家一级运动员”谢文清、卢桂露等多名运动员;培养输送了5名本科大学生、10余名大专体职院校生。
近年来,沙县区少体校举重项目蝉联三明市少儿举重锦标赛团体冠军。2010年至今,其输送的运动员先后在2014年省运会获得2金1银2铜,2018年省运会获得2金1铜,2022年省运会获得1银2铜。
“作为沙县区举重队教练,我会继续坚守在我的岗位上,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苗子,精细选材育才,精益求精,让更多热爱举重的孩子圆梦。”张洁坚定地说。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