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西行随想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第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范宗钗

艺术涤荡心灵,心灵滋养艺术。

这个夏天,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正义必胜》文艺晚会点燃家国激情,上海美术电影厂出品的《浪浪山小妖怪》重振国漫雄风,电视剧《生万物》唤醒民族记忆……一批优秀文化精品点亮了百姓生活,也成为文艺工作者出发的新起点。

其中,饱含泥土气息的电视剧《生万物》,用天牛庙村半个多世纪的兴亡历程,尽显了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依存、爱恋、执念甚至信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与人的故事,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地在中华大地上演不断,成为中国人血脉里的基因。

携着《生万物》热播的温度,乘着新时代文化艺术繁盛的东风,我随着“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视察团来到了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河西走廊,前往嘉峪关、酒泉等地视察,去探寻这片土地上,上演了怎样的新篇章?新时代的大众文艺如何浸润这片古老土地?优质文化资源如何直达基层的状况。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脚下的土地何其厚重,长城雄关、马踏飞燕、敦煌飞天和那些无数回肠荡气的边塞诗篇都源自这里,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此行更像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河西走廊曾经盛极一时,“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武功军威、盛大辉煌”这是汉武帝经略河西的雄图,由此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开辟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千年动脉和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如今,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靠什么去传承,去发展,去再续“盛大辉煌”?

在嘉峪关,我们调研了图书馆、昌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长城博物馆、金塔县的“五馆两中心”(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档案馆、游泳馆、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乡村记忆馆,后几日又分别前往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农村文化中心,酒泉博物馆、西汉酒泉胜迹、玉门铁人干部学院、玉门市中国边塞诗展览馆、敦煌博物馆,最后考察的是令人敬仰的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如今,西部地区基层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提升,我们惊叹于在戈壁边陲竟然有如此恢弘的“五馆两中心”,有数字化程度极高的硬件设施,有热爱传统文化的父老乡亲,有地域特色浓郁的地方戏曲小戏,他们安居乐业,热爱家园,充满幸福,在这片热土上,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作用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传统与现代融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底色,文化建设充满活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西部地区优质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文化多元性不够强、差异性不足,文化艺术教育普及还有待提升,生活的富裕与艺术水平还不匹配等问题,在基层文化设施上,“硬件强于软件,看的强于用的”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在金塔县中杰村,我问村民“平时看电视吗?”他们告诉我,村里基本已经没有电视机了,现在大家都看手机。

作为电视人,群众信息渠道的巨大变化也给自己留下了如何提高视听产品的质量,如何确保正确的价值观广泛传播和怎样保障优质作品供给的深刻话题,这是文艺界特别是电视艺术领域的重大时代使命。

敦煌莫高窟,是此行最后一站,也是心生向往与敬畏之地。面对瑰丽恢弘的莫高窟,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感自豪,也对历史国宝文物充满敬意。伫立在一个个洞窟里,看着千年精美的壁画,我在遐想,古人在敦煌壁画前是怎样的一种心绪。如今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基层百姓在拥抱新媒体,我们文艺工作者当积极回应时代所需,激情应对载体变化,提升文化产品的数字化服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视听产品全面服务基层,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乐舞飞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古人对大漠戈壁的真切写照。玉门市和玉门关仅相距数百公里,这座共和国石油产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如今城市绿树成荫,水系纵横,全然没有想象中的荒芜感。当晚我在城中夜跑,被市政文化广场的热烈所吸引,广场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跳广场舞、踢毽子,夹杂着孩童的嬉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穿行其中,被洋溢的生机深深打动。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百姓在物质富裕之后,精神文化生活是刚需,也是民族复兴的根与魂。

穿行在西部的土地上,感受着辉煌的历史与奔涌的时代。培根铸魂,任重道远。文化与土地具有同样的力量,让草木葳蕤,让万物生长。

(文章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25年9月23日第12版,作者籍贯福建尤溪,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