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勇
生姜,这一“药食同源”的宝藏食材,在中医的智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能提升菜肴的美味,更是调理身体的良方。在中医的理论中,生姜的皮与肉在性味和功效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如何才能科学地食用生姜,既能充分利用其卓越功效,又能确保安全无虞呢?古人有言:“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因此,在食用生姜时,是否保留姜皮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选择。
带皮生姜
《医林纂要》中记载“姜皮辛寒”,就是说生姜皮的性味辛凉。后来有医者发现其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内服有治水肿之效,外用可治脓肿创伤、皮肤癣症等。带皮食用生姜有助于维持食材的药性平衡,降低上火的可能性。例如,炖汤或炒菜时加带皮姜能维持药性平衡,增添风味,保持温和的药性。此外,带皮生姜可用于水肿、便秘治疗以及调和寒性食物,如食用苦瓜、螃蟹等寒性食物时,带皮生姜能够中和其寒性,预防腹泻等不适。
去皮生姜
生姜肉则性味辛温,具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消痰止咳、解毒的功效。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怕冷,希望用红糖姜汤发汗时,最好去掉姜皮只留姜肉,因为姜皮有碍发挥辛温解表的作用,不利于发汗。对于那些经常遭受胃冷痛、呕吐清涎等症状困扰的朋友们,去皮姜能够增强其温中散寒的功效,从而避免姜皮的凉性加重脾胃的虚寒。体寒者在秋冬季节饮用姜茶时,建议选择去皮姜,以进一步强化其暖身效果。
总之,要不要去姜皮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了保持姜的药性平衡,发挥它的整体功效,不要去掉姜皮。而在进食寒凉性菜肴时需要用姜来调和寒性,这时就不要用带皮的姜了,如吃螃蟹时配的姜丝,应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