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凡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法治宣传教育法共7章65条,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内容和对象、管理体制、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保障和监督机制及相关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伟大创举。自1985年以来,党中央连续制定8个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作出8个决议,以5年为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经过长期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广泛实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全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大幅提高。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高质量的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这就需要以国家专门法律的方式,将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涌现的地方立法有机整合,在制度上提升为普遍的行动规范和评价标尺,用以推进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制定出台法治宣传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普法工作,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构建“大普法”“强普法”新格局,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就此而言,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恰逢其时。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权威离不开执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法治宣传教育法要真正落地见效,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要广泛宣传立法目的、重要意义、核心内容,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要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政策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新法有效衔接;要加强监督指导,压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总之,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进一步推动依法普法指明了方向。要以贯彻落实法治宣传教育法为契机,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结合即将制定和出台的“九五”普法规划的各项具体要求,切实履行普法责任,全社会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