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忠
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银色的沙滩,不同肤色的人群……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新西兰,人口稀少,经济发达,不少华人在此创业打拼。三明侨胞卢芳作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在风光旖旎的奥克兰市中心,经营着奥克兰北岸海港油汽供应站。他辛劳创业,遵守规矩,诚信经营,长年服务当地民众,得到新西兰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成为旅新侨胞的一面旗帜。
抓住机遇走出国门
卢芳作1965年出生在大田县华兴乡。从小吃苦耐劳,高中毕业那年,他考上福建林学院经济林专业,成为全村骄傲。大学期间他牢记父母嘱托,勤奋上进,1984年被遴选送到南京林业大学作为师资培养。1986年毕业后被福建林学院留校任教,担任教师四年中,他教书育人,严于律己,多次获得殊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潮汹涌,年轻的卢芳作渴望施展才干。1991年他参加三明市第一批公务员招考,考入三明市林委。在这里,他发挥专业特长,为林业发展贡献力量。
90年代三明市掀起一股出国热。1996年冬天,卢芳作得知三明市侨务部门正在办理“技术移民新西兰”,条件十分严苛。卢芳作对照了一下,自己正好条件符合,于是他和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报名面试,经过严格面试和条件审查,四人全部过关。
1997年6月,四人前往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寻找人生的新机遇。
从零到油气经销商
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到哪里找工作?这没有难倒卢芳作。他沿街出击,从华人区寻找突破,终于在一个华人创办的农场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主要是干机械化播种工作,但因操作技术不娴熟,只干了三天就被解雇了。
他又四处奔波打听,终于找到一家华侨餐馆落脚,解决了吃饭问题。两个月后,他对当地环境慢慢熟悉起来,成功应聘到新西兰日本三菱汽车总代理公司,专做汽车售前服务,给顾客购买的汽车上路税、上保险、挂牌、车内装饰等,虽然是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工作相当劳累,但这项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且每年有假期,月薪八千纽币,相当于人民币四万元。随着销售技能不断提升,卢芳作又转到新西兰宝马车行干了两年,渐渐有了积蓄。
1999年,卢芳作的妻子和儿子也移民来到奥克兰。有了帮手,卢芳作决定自己创业。一家人开起一家小型商品零售店,选材、进货、销售、送货等服务,一家三口一起干,每天工作精疲力尽,打拼8年,赚到了第一桶金,在郊区买地,盖起小洋楼,安家下来。
2009 年9月,卢芳作通过新西兰雪佛龙公司两次面试,加盟经营一家油汽供应站,进入新西兰国家油气经销商行列。卢芳作带领全家人勤劳打拼,两年后,这家油汽供应站升级为一级站。2015 年与其他同品牌站点,以及新西兰“Z”品牌的所有站点一同变更为新西兰政府拥有经营权,并委托新西兰养老基金负责运营,成为新西兰国有资产的加盟站运营商。如今,油汽供应站生意兴隆,收入稳定,成为三明旅居新西兰侨胞的一个榜样。
旅新侨领 赤子情怀
在三明旅新侨胞中,卢芳作被视为大家的老大哥。他热爱祖国,为人谦和,行事低调,善于团结侨胞。在新西兰,他积极参与侨团组织,服务旅新侨胞。国内遇到地震、洪灾、疫情时,他都热心捐钱捐物救急。他捐款帮助社区、学校、侨团发展教育事业,受到三明市政府部门的表扬。他还经常参与新西兰侨团热情接待国内招商团、侨务代表团,帮助牵线搭桥。
目前,福建省旅新侨胞有6万多人,三明旅新侨胞有1000多人,他们在当地大多从事服务业,有从事中介、医疗、建筑、装修、翻译、开发软件,也有自己开办餐馆、酒店等,特别是二代新生侨上过国外高等名校,文化水平、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大部分都进入银行、政府、国企等部门工作。如何做好这些侨胞的服务工作,成了卢芳作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与三明侨胞苏启族、孙万忠等共同发起组建“新西兰福建三明同乡联谊会”。每逢中华传统节日,他都要牵头组织旅新侨胞畅叙乡情,共谋发展,增强侨团凝聚力向心力。
如今,作为新西兰福建商会秘书长、新西兰福建三明同乡联谊会会长,卢芳作一直情系三明。他被聘担任三明市政协海外特邀委员、三明市侨联海外顾问和三明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多次受邀回国参加福建省委统战部红色之旅研修班、福建省年轻侨领培训班,以及出席三明市政协会议,参政议政,为家乡三明的发展出谋献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