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扎根山区 担当作为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采访组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农林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在我市各界干群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表示,将牢记嘱托,深耕“三农”,切实把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三明农业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行动。

三明地处福建中北部,是福建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中国稻种基地”。建宁县深耕种业“芯片”,是三明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实践。

福建天力种业有限公司是建宁县龙头企业之一,董事长、建宁县种子协会会长曹思洲正是37年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的毕业生。

看到这封回信,曹思洲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多年来,他坚守种粮共富初心,在全省各地从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研究与试制、种业技术推广等工作。他的公司与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等多家国内“育繁推”一体化大型种企长期合作,制种面积近10万亩,硕果盈枝,生产的种子远销越南、巴基斯坦等地。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深耕田间地头,发挥特长,不断探索,把制种产业做大做强,为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曹思洲信心满满。

同样作为种业领域高级人才的沙县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黄秀泉,对总书记所说的“把更多好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感慨万千。

“从谢华安院士手把手教我观察稻穗,到我带领年轻技术员记录试验数据,正是这种‘传帮带’让农业技术薪火相传。”黄秀泉说,要把多年积累的水稻育种经验传授给青年一代,助力他们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科人才。

在三明,200余万亩的耕地,稳稳端起了百姓的“饭碗”,而2848万亩的林地,让森林“大厨房”产出了更多元的“新食尚”,同样支撑起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

认真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后,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场长刘美利表示,要紧紧依靠科技,发挥其支撑引领作用,继续强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建立“林场+高校+农户”技术推广模式,在林木良种选育、森林资源高质量培育、林下经济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林草丰茂、鸟兽欢歌”的生态家园,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林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贡献林业力量。

分布在最基层的林业站,承担着带领林农兴林增绿、依林致富的责任。沙县区林业工作站站长王陈明表示,要加强造林绿化、乡村美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等森林资源培育工作,推广“村企联建·农竹联赢”双联改革模式,加强林业科技和金融服务林农力度,实现林业服务“家门口办、少跑快办”,打造与林农零距离的温暖之家。

三明市罗卜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站工作人员林裔滨则把这份鼓舞转化为守护山林的实际行动,努力做好森林资源管护、林业科技推广等本职工作,当好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守护者。

近年来,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上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我将继续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社会资本‘进山入林’,扩大林票2.0交易规模,完善林票2.0和林业碳汇金融服务体系,盘活林业资源,让沉睡山林鼓起村民的钱袋子。”中心交易部经理詹光丹说。

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不少企业将探索特色农业作为产业振兴的切入点。“人做一半,虫做一半”的大田美人茶是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科技赋能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春激动地说。

立足高山生态资源,公司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从2015年起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大田乌龙茶科技小院。10年来,公司在美人茶的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打造了1个地方标准和20多个企业标准,还开发出多种花香系列美人茶产品,远销欧美。

李鹏春表示,将带领公司持续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的合作,充分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从茶园精细化管理、制茶工艺提升以及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发力,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核心竞争力,助推大田美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