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希望小屋”有大爱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孩子们体验非遗鱼灯制作。

小谢在“希望小屋”学习。

●明溪记者站 林铭水 通讯员 陈睿雅 文/图

9月3日7时,明溪县瀚仙镇岩里村14岁少年小谢,走进新改造的“希望小屋”,拧亮台灯,开始晨读。在明溪县,已有29名困境儿童拥有了崭新的学习生活空间——“希望小屋”。这小屋,凝聚着明溪团县委等单位对孩子们的关爱之情。

近年来,明溪团县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方式,用心用情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

用情关爱困境孩子

“希望小屋”项目由福建团省委牵头实施,按照“省级统筹、市级督导、县级实施”工作原则,聚焦省内6~16周岁在民政系统建档立卡的帮扶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重点困难群体,紧扣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按照“三面改造、六物到位”的标准打造“希望小屋”,切实改善困境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环境。自2025年4月福建省启动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明溪县积极响应,由团县委牵头,多方合力,精心打造“希望小屋”,为困境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谢出生在低保家庭,父亲谢某荣肢体二级残疾,母亲失联。生活的重担压在小谢与年迈的祖父身上。虽然生活给他重重磨难,他却报之以歌。在学校,小谢是师生公认的励志榜样,那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韧劲感染着身边的人。在家里,他用稚嫩的肩膀分担家务,照料父亲。在团县委的支持下,小谢成为“希望小屋”项目的重点帮扶对象。

项目启动初期,明溪团县委采取“县直单位+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信息采集、入户走访、实地调研,严格把关和公示,摸清关爱底数,共申报建设29个“希望小屋”,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支持26.4万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明溪县坚持“一户一策”,对接项目团队对符合标准的房屋进行提升改造,为孩子配置床铺、书桌、衣柜、台灯等家具和生活用品,并根据孩子兴趣爱好,购买篮球、羽毛球等物品,为困境孩子打造一个独立、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8月19日开始,孩子们陆续住进小屋,拥有了舒适的环境。此外,“社工+团干部”组成的关爱队伍,入户走访,开展心理疏导、自我保护教育等,还邀请孩子们参加团县委开展的各项活动。“真的谢谢你们,孩子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变得活泼开朗了。”小谢父亲对明溪团县委负责人陆纪超说。

用心守护“侨守孩”

闽西北山区小县明溪,在海外人口达1.7万人,遍布意大利、匈牙利等86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以来,明溪县立足侨乡县情,开展侨胞子女暑期公益服务,不断提升侨乡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为做好“侨守孩”(涉侨留守孩子)关爱帮扶工作,明溪团县委联合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侨联等部门共同健全完善“学校+社区+部门”关爱机制,以“雏燕”关爱行动、“福蕾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让每位“侨守孩”自信、从容地在关爱中成长。

“以前,放学后和暑假期间,孩子没地方去,到处跑。现在放学有课后服务、暑期有夏令营活动,可以学习微雕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和了解急救知识等,孩子变得更活泼开朗,我在国外也能安心工作。”明溪县沙溪学校学生家长张艳芳开心地说。

“明溪是中央苏区县。这次夏令营,我对明溪红色文化、历史知识、生态文明有了深入了解,挺有意义。”在2025年“情牵侨乡缘、携手共融旅”侨胞子女夏令营活动中,从意大利回国的邓可欣,操着不流利的普通话对笔者说。

在明溪县沙溪学校非遗课堂上,孩子们在微雕老师的指导下用小刀在小石头上雕刻。“上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课。你看我这石头小笑脸多漂亮。暑假过得特别开心,感觉太有意义了!”参加夏令营的学生陈思佳举着自己的微雕作品开心地说。

用功护航人才子女

明溪县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关爱他们的孩子,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8月4日至8日,明溪团县委联合县委人才办举办2025年“山海童行·智趣未来”高层次人才子女公益夏令营,前往福州及周边地区开展研学活动。

“我儿子厉新回来告诉我,参加夏令营活动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玩得很开心,饭菜很丰盛,按时睡觉起床,自己能把衣服洗得很干净。通过夏令营活动,小朋友得到锻炼和成长,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非常感谢你们。”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省高层次C类人才王孟英开心地说。

2022年以来,明溪县连续4年举办高层次人才子女公益夏令营活动,累计服务高层次人才子女百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