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空心村”变形记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官贤楷在直播间推介特色农产品。

官贤楷(图左)在百香果园和果农交流。

●吴文凯 吴 伟 林文晶 文/图

行走在三沙生态大道,宽阔的柏油路向前延伸,两旁绿树葱茏、鲜花怒放,令人心旷神怡。沙县区凤岗街道三姑村村民邓繁豪驾驶着新购置的货车,正赶往百香果基地务工。

“以前三姑、际岩这一带道路又小又破,现在生态大道通了真好!大货车能直接开到田头,我们的农产品再也不愁运不出去,这真是条致富路!”邓繁豪笑着对记者说。

邓繁豪口中的变化,源于际岩村党支部书记官贤楷带领村民开展的乡村振兴实践。曾经闭塞的三沙片区“空心村”如今焕发生机,一条条致富之路通向家家户户,连通了村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梦想。

破局:唤醒沉睡的青山

2018年6月,30岁的官贤楷接过际岩村党支部书记接力棒,面对的却是典型的“空心村”:全村近半数劳动力外出经营沙县小吃,3000亩毛竹林几近荒废,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这也是际岩、三姑、井后、水美等三沙片区的缩影。

“看着荒芜的毛竹山,心里沉甸甸的。”官贤楷回忆,“当时我想,分明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必须带着大家闯出一条路。”

整整两个多月,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走遍全村每一片竹林,走访161户村民。“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找准路子。”官贤楷说。

创新成立毛竹产业合作社的构想,在一次次走访中逐渐清晰。可想法刚提出,就遭遇不少质疑。于是,际岩村“两委”班子一次次入户宣传、召开村民大会,耐心解读规划前景、细说利益分配机制,最终全村161户村民全部同意加入合作社。

“来我家宣传动员加入毛竹合作社的计划时,家人还半信半疑。没想到第二年,我家20亩毛竹林就分到2000多元!”际岩村村民官启轩回忆当时场景时说,这几年,他还在合作社务工,每个月有1500元左右工资,一年下来增收近两万元。

际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构建起“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农户参与”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统一流转、科学管护3000亩毛竹林,开发竹笋食品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合作社让村民年均分红实现1000元至1万元的阶梯式增长,还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官贤楷说。

开路:打通乡村振兴“血脉”

乡村振兴,不能只有产业,还要有畅通的“血脉”。那时的际岩等三沙片区村庄,被崎岖山路困成“孤岛”:农产品出去难,游客进来也难。村民守着满山毛竹和特色物产,日子依旧紧巴巴。

当地人深知,若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再优质的资源,终究难以真正造福乡亲。

要致富,先修路。面对群众期盼,官贤楷带领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修建际岩至三姑道路时,官贤楷一次次跑部门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反复协调用地,历时3个月,终于将路修好。

最难的一关,出现在道路一处拐弯——需占用村民老官家的一片毛竹林。“我们前后上门十几次,跟他推心置腹聊,帮他算清道路畅通后毛竹运输的便利账,老官最终点头支持。”官贤楷回忆。

2022年,三沙生态旅游大道项目开工建设并快速推进。依托三沙生态大道建设机遇,三沙片区党委成立工作专班,创新提出“基建+”发展模式,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推动三沙片区7个村庄路网畅通、抱团发展。

如今,连接三姑道路改造升级、三姑往灵元道路拓宽、村级服务中心改造、配套排水管网铺设、道路亮化绿化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完工。一条条崭新平整的道路,犹如毛细血管连通各个村庄。

“以前这路坑坑洼洼,骑摩托车去城里卖货,颠得浑身疼。”际岩村村民官水金感慨,“现在好了,去哪都方便,再也不用绕路,进城省时多了!”

腾飞:绘就农文旅经济新画卷

三沙生态旅游大道及基础设施修建,显著改善了三沙片区各村交通条件,更推动农文旅等经济迅速发展。

2023年,在官贤楷牵头下,跨村联建的“垄东十八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美土堡群为核心,整合周边村落旅游资源,串联垄东研学基地、井后村民宿及三姑狮子峰、太监墓、际岩鹰嘴峰等景点,引入“晴天见”露营基地,打造特色文旅产业链。

“目前已经成功引入专业运营团队,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片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官贤楷说。

同时,三沙片区党委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官贤楷牵头组建“党员直播先锋队”,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相结合的模式,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还邀请专业团队开展短视频拍摄、直播技巧等培训,让村民用好新平台,成为数字时代的新农人。

据统计,通过电商平台营销,井后百香果、三姑美人茶等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150万元。“村民自产的土蜂蜜,过去受限于传统销售渠道,价格低、销路窄。现在通过电商平台,蜂蜜售价实现翻番,蜂农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官贤楷说。

如今,三沙片区7个村每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12万元增长至20万元,人均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20%。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官贤楷说,三沙片区将围绕“农文旅融合”做深文章,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带动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让际岩村及周边区域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