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未完成的弧线

日期:09-17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翁郑榕

一纸关于优秀篮球人才选拔的通知,像一片落叶悄然飘进我的心。我点开它,目光扫过那些“特招”“集训”“有大赛经验”的字眼,心却猛地一沉。记忆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顺着思绪的沟壑倒灌而入——那是大三那年,嘉庚学院的风雨球馆,一场让我彻夜难眠的篮球赛。

那是校篮球联赛的决赛,我们大三13工管2班对阵卫冕冠军大四联队。第三节结束时,我们以58比64落后六分,汗水浸透了球衣,呼吸沉重,但眼神里仍燃着不屈的光。队长在更衣室里攥紧拳头:“还有十二分钟,我们能拼!”

第四节开始,我们像被点燃的引信,连续反击得手。周一辉突破分球助攻队长石云中三分命中,防守端我抢下篮板又以梦幻脚步打成2+1,全场沸腾。时间来到最后三分钟,比分定格在76平——我们终于追平了!

只听“唰”的一声,一颗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砸中篮板,旋转着坠入篮网。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呐喊:“进了!不愧是大四联队,去年的冠军!”8位学长激动地击掌、拥抱,庆祝这关键一球。而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领先的机会从指尖溜走。

“准备握手吧。”队长声音低沉,却仍挺直脊背,召集大家列队。我们走向对手,一一握手致意。体育精神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庄重,也如此苦涩。

“输了。”这个念头在我脑中不断回响。队友们彼此安慰着离开球场,而我却像被钉在原地,孤独地瘫坐在嘉庚学院栖霞湖畔的篮球场边。双手合十,手肘抵在膝上,额头重重贴在相交的拇指间。球场粗糙的纹路硌着我的腿,一阵阵刺痛蔓延全身。我机械地收拾背包,沉默着,沿着湖边小路走向宿舍。

天空不知何时聚起一团团黑灰色的云,像一滴在宣纸上缓缓晕开的墨,笼罩着整座校园。不久,倾盆大雨落下,水珠在窗玻璃上划出凌乱的痕迹。我蜷缩在床上,仿佛对外界的一切都失去了感知,像一尊没有灵魂的塑像,任思绪沉入湖底。

疲惫终于袭来,我昏昏睡去。

醒来时,窗外雨势已歇,天光微亮。我起身,撑伞出门,走向栖霞湖。

湿漉漉的石板路映着灰白的天色,落叶如被遗弃的便签,零乱地贴在地面。我踩到一块松动的石子,脚踝一歪,一阵刺麻窜上来。缓过神后,我轻轻踢了它一脚,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不规则的弧线,滚了几圈,静静停住,仿佛一个完成动作的体操运动员。我苦笑,继续前行。

雨后的栖霞湖静谧如画,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清香。我本想寻一处静地整理心绪,目光却被湖边一丛低矮的灌木吸引——那里,一张蛛网正悬在两枝之间,晶莹剔透,像被精心编织的皇冠。

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细密的蛛丝在晨光中泛着微光,每一根都缀满细小的水珠,宛如串起的珍珠项链。蛛网中央,一只灰褐色的小蜘蛛静静地伏着,八足轻搭在丝线上,仿佛在聆听风的低语。昨夜的暴雨足以摧毁上百次这样的杰作,可它依旧在雨停后默默重建,一丝一缕,不急不躁。

我屏息凝望。一阵微风吹过,蛛网剧烈晃动,水珠四散飞落,丝线几近断裂。可那蜘蛛并未惊慌,反而缓缓起身,沿着边缘爬行,用口器轻触断裂处,随即吐出新的丝线,一点一点地修补、拉紧。它没有急于恢复全貌,而是先稳固框架,再细细织补,动作精准得如同一位匠人。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

它不声不响,却在风雨之后重新撑起一片天地;它渺小如尘,却以坚韧对抗着世界的无常。它不为谁注视而存在,也不因被忽视而停歇。

我久久伫立,任风拂过面颊。昨夜的失败、比赛的遗憾、内心的不甘,仿佛也被这张网轻轻接住,然后随风飘散。

雨后的世界,从不是废墟,而是重生的起点。就像这蜘蛛织网,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重建——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活着本身的意义。

我收起伞,抬头望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隙,阳光洒在湖面,也落在那张小小的蛛网上,折射出七彩光芒。

我笑了。

篮球会落地,比赛会结束,但只要心跳还在,脚步就不会停。明天,我还会回到球场——像那只蜘蛛一样,重新织网,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