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军静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长河中,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凭借在抗战时期作为福建临时省会的特殊地位,积累了丰富且独特的红色文化遗产。这是抗战岁月的鲜活注脚,深刻镌刻着坚韧不拔、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抗战精神。在当下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有效激活永安红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抗战文化基因,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数字化叙事体系,已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与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亟待深入探讨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构建的时代价值
永安红色文化遗产包含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维度,是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物质遗存见证历史风云。永安拥有一系列抗战时期的旧址遗迹:福建省政府旧址记录了战时行政中枢的决策历程;改进出版社旧址作为文化抗战阵地,诞生了《改进》等唤醒民众的进步刊物;黎烈文等文化名人的旧居,则见证了以笔为枪的抗战文化浪潮。这些建筑群构成永安抗战历史的物质图谱。非物质遗产传递精神血脉。永安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抗战时期民谣、故事、传说以及大量的口述历史,生动地描绘了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与顽强抗争,共同构筑起永安红色文化遗产的立体图景。这些红色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基因,诠释着中华脊梁风骨,是抗战精神的不朽传承。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永安毅然扛起了文化抗战的大旗,更成为汇聚全国文化精英的精神堡垒。羊枣、邵荃麟、黎烈文等大批文化名家云集于此,以笔为枪,以墨为弹,在这片热土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抗战”。用“以文为刃”的壮举,打破了战争就是单纯武力较量的传统思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抗战新路径。
当今,在数字文明勃兴的时代背景下,永安要将这份红色基因转化为发展动能,须运用数字化技术激活抗战文化基因的时代价值,构建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首先,突破时空壁垒,构建全域传播网络。传统红色文化展示受制于物理场域限制,实体展览与旧址参观的传播半径有限。通过智能终端即可沉浸式访问抗战历史现场,使红色文化基因突破地域藩篱,实现跨时空的“破圈”传播。其次,深化交互体验,强化价值认同。在认知科学视域下,数字化技术正在重塑历史记忆的认知路径。通过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推动受众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建构,在情境化认知中深化对抗战精神内核的理解,筑牢红色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石。最后,构建数字方舟,保障永续传承。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数字化正推动“保存范式”的革命性转变。即便面临自然侵蚀或突发风险,文化遗产的形态、结构与历史信息仍可永久存续于数字空间。
二、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构建的现实挑战
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的构建之路,是一条在技术浪潮中坚守文化根脉的开拓创新之路。从人才生态的重构到资金模式的突破,从技术应用的审慎到叙事伦理的建构,每个瓶颈都是巨大挑战。
(一)复合型人才缺口与技术应用瓶颈。一是存在技术难题。数字化叙事体系的构建涉及多种复杂的技术,如3D建模、VR/AR开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给项目实施带来了挑战。二是既懂红色文化又掌握先进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员大多缺乏数字技术方面的技能,难以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数字化的叙事内容;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不深,在创作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
(二)资金投入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瓶颈。数字化叙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数字化资源采集、整理、数据库建设,到叙事内容创作、平台开发与推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资金来源有限。目前,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建设的资金主要依赖政府拨款,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红色文化产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难以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
文化原真性与质控机制构建瓶颈。在数字化叙事内容创作过程中,部分创作者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过于追求形式创新而忽视了内容实质,导致一些叙事作品存在内容空洞、文化内涵浅薄等问题,难以准确传达抗战文化基因的核心价值。并且,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创作者为追求视觉效果与感官刺激,可能会对历史事件与文化元素进行改编,损害文化真实性。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与传播速度快,容易出现信息误读、误解等情况,影响文化真实性的传承与传播。
三、永安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叙事体系构建的应对策略
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体系的构建,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资源整合、叙事创新、平台协同、技术保障等多维策略,实现抗战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与永续传承。
(一)数字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与数据库搭建。一方面,多渠道资源采集。广泛收集与永安红色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历史档案、照片、文物信息、口述历史、文艺作品等。通过与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合作,以及开展民间征集活动,确保资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建设标准化数据库。运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对采集到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标注,建立统一标准的数据库。数据库应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和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快速准确地查询所需信息。同时,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备份,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
(二)多维度数字化叙事内容创作。一是历史故事型叙事。深入挖掘永安抗战历史中的真实故事和人物事迹,编写生动感人的故事脚本。通过图文并茂的电子书、有声故事、动画短片等形式,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传播。例如,制作关于永安抗战英雄的动画短片,吸引青少年群体主动了解永安抗战历史。二是文化符号型叙事。提炼永安红色文化遗产中的典型文化符号,如抗战时期的刊物标识、徽章图案等。深入解读这些文化符号,制作成短视频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通过对文化符号的传播,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加深对永安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三是互动体验型叙事。基于VR、AR技术开发互动体验项目。例如,打造永安抗战旧址的VR全景游览项目,让用户仿佛置身于抗战时期的旧址之中,真切感受历史的氛围。开发AR互动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扮演抗战时期的角色,如传递情报、支援前线等,增强对历史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三)多平台协同传播与推广。一是建立永安红色文化遗产官方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作为数字化叙事的核心平台。网站和应用程序应整合各类数字化资源和叙事内容,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同时,注重平台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易用性。二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彩的数字化叙事内容,吸引用户关注和分享。通过举办线上活动,如红色文化主题摄影比赛、短视频创作大赛等,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扩大永安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三是与教育机构、旅游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进行合作联动。在教育领域,将永安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叙事内容融入学校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旅游方面,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通过数字化叙事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与文创企业合作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通过数字化叙事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中共三明市委党校。本文系2025年度三明市社科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抗战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永安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叙事体系构建”(2508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