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花开山涧祭英雄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讲述:陈家团 林传国 陈友武 采录:王联文

走进尤溪县汤川乡溪滨村,说起革命战争及解放初期的故事,大多村民对王孝峰、吴孝塔的事迹都能说上一段。王孝峰作为解放军剿匪战士,在侦察匪情时,遭遇埋伏,遭匪徒杀害;吴孝塔作为香湖游击队员,在剿匪途中遭到埋伏,在匪徒机枪扫射中中枪身亡……

初秋,笔者来到溪滨村,通过陈家团和林传国两位退休教师提供的材料(他们曾经整理收集过两位烈士的故事),聆听溪滨上洋村陈友武老人陈述当年战斗细节,试图还原两位战士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上洋自然村半山腰上坐落着一座用砖质水泥结构修建的烈士墓,里面安葬着两位烈士——解放军战士王孝峰和游击队员吴孝塔。墓地最初修建于1950年7月,正是王孝峰战士牺牲的时间,而今青柏森森,仿佛烈士音容犹存。

王孝峰(1933—1950.7),男,山东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所属部队番号不详,牺牲时17岁。

吴孝塔,尤溪县汤川乡山岭村人,出生于1928年,1949年加入汤川乡香湖游击队,牺牲时年仅22岁。

匪患严重

军民联合武装剿匪

1949年7月5日,尤溪县和平解放,随即成立了尤溪县第四区区公所,区址设在溪尾寨,辖区17个乡。到了1950年秋季,尤溪县县城虽然已经和平解放一年了,但是国民党余孽依然活跃在尤溪乡村各地。国民党在覆灭前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反动武装,这些反动武装和当地惯匪、封建势力相勾结,成股流窜,为害人民。

汤川乡溪滨村(当时为溪滨乡)与闽清县后佳乡(1955年划归闽清县,原属尤溪县)交界。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一些土匪被诱捕枪决,但是残匪不少,依然活跃在交界地带。其中闽清匪首黄勤安长期在溪滨、后佳、东洋与闽清县交界活动。白岩山下商贸与民间交流较为活跃,由于当时第四区公所刚刚成立,管辖区域较大,武装力量不足,黄勤安等土匪趁当地民团势力单薄,游击队员人员少,又逢解放军换防期间,多次越界侵扰百姓,袭扰洗劫溪滨村及附近村庄,百姓深受其害。

1947年8月,当时香湖乡公所设在十九都,赖天济任乡长。赖天济思想比较进步,抗战期间曾同情百姓,开仓赈济,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三年,当时尤溪县委委员廖怀玉多次去福州汇报工作时途经香湖,她在积极争取汤川乡乡长吴冠三的基础上,又积极引导赖天济以及当地进步人士加入党组织,暗地组建革命武装力量,保护地下党,开展武装斗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香湖、溪滨一带革命活动十分活跃,5月成立香湖游击队,队员20多人,赖天济任指导员,游击队员多次配合解放军,与溪滨乡农会联合,打击周边土匪,保护一方平安。7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86师进驻香湖,7月15日建立香湖乡人民政府,这是尤溪县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

1950年初,尤溪县第四区武装工作队进驻香湖并到溪滨乡组织农会,农会会员林旺高发动群众,参加围剿土匪,组织自卫队。在他带动下,有129位农民组成了溪滨乡农会,成为当时剿匪不可多得的力量,随后林旺高被推选为农会主席。

香湖游击队与溪滨乡农会组织配合,多次打退流窜到当地的土匪,反抗国民党残留势力,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剿匪遇袭

溪滨鏖战英雄牺牲

1950年7月,夏季禾稻盛长,百姓农作物将要收获的时候,黄勤安匪首带领的土匪三十多人,袭扰并驻扎在溪滨上洋村,抢夺财物,欺压百姓。受乡亲们委托,溪滨乡农会会员陈贞增、陈红悌二人前往第四区公所,向区武装工作队汇报土匪活动情况,并代表农会和群众请求武装工作队出兵剿匪。当时武装工作队与游击队、当地民团二十多人组成了汤川乡溪滨村剿匪队,山东籍战士王孝峰就是一员。部队沿着长华溪方向,过黄林,到达汤川乡珠峰村,并会同香湖游击队前往溪滨开展剿匪活动。

上午十一点,剿匪部队到达珠峰,百姓自发到村口迎接,端茶送水。当时,珠峰往溪滨有条官道,沿途大都是土路,不时有石板路和石板桥,道路两岸都为密林,百姓与商旅常常在此经过,其中不乏装扮成挑担买东西的土匪。剿匪部队为了能尽早到达溪滨一带剿匪,顾不上午餐,就匆忙整装出发。为了保持警惕,解放军一支小分队在王孝峰带领下,会同香湖游击队吴孝塔等同志作为先头部队前往试探匪情。先头部队到达桥头坂附近,被乔装假扮成挑担卖油的土匪密探察觉。密探快速出了桥头坂,回到土匪驻留的上洋自然村。黄勤安匪部得知后,便立刻组织土匪,带上机关枪等武器,埋伏在解放军必经之路的对面山上,即现在溪滨村上洋自然村3号陈友武房屋的后山上。

王孝峰一行从桥头坂出来,一路保持警惕,直到上洋水头。水头一带,道路穿过山涧,路的上边建有耕牛的牛棚,酿酒的粬窑,路的下方为稻田。当解放军战士到达山涧木桥时,就进入埋伏在对面山上的土匪的视野里。这时吴孝塔走在前头,王孝峰和几个战士走在后头。刚过山涧,黄勤安眼看剿匪战士已经进入机枪射程,便命令机枪手朝战士开枪。战士们对突来的袭击措手不及,走在前面的吴孝塔不幸中弹,鲜血直流,直接倒地。王孝峰战士大腿中枪,鲜血喷涌,动弹不了,倒在青石板上。后边几个战士迅速撤退,一个撤到路上的粬窑里,一个迅速隐藏在稻田里。

黄勤安见解放军战士受伤,便命令土匪们下山追击。吴孝塔战士由于命中要害,当场牺牲。追击的土匪们看到受伤的王孝峰战士血流不止,奄奄一息,虽手握枪支,却已经无力还击。其中一个土匪恶狠狠地在他胸部打了一枪,王孝峰战士就这样牺牲了。其余土匪继续追击其他两名战士。由于解放军战士占有利地形,土匪又怕大部队到达,不敢靠近那两位战士,在对峙十几分钟后,黄勤安便命令土匪们撤离,从白岩山上逃跑到东溪一带,溜回闽清地界。

烈士不朽

青山埋骨光照千秋

见土匪从山的那边逃走后,隐藏的两位战士赶紧跑到牺牲战士身边,一个马上返程汇报情况,一个按住王孝峰的伤口,试图抢救。附近村民得知土匪已经跑远,也加入救助队伍。等大部队到达时,两名战士的遗体已经被遮盖,场面悲壮无声。

由于土匪已经逃离尤溪地界,解放军剿匪部队又要再往其他地方剿匪,留下牺牲战士吴孝塔和王孝峰的遗体,委托当地农会和游击队办理后事。香湖游击队赖天济、吴冠山、胡祖应等队员把吴孝塔战士遗体抬回山岭村老家掩埋。因为王孝峰战士是解放军,按照上级的指示,当地农会陈贞增、陈红悌、陈首炼为首的会员,负责组织掩埋王孝峰烈士遗体。

农会会员与群众去附近村买来棺木,安放好战士,大家一致同意在上洋村桥头坂山坡上设立墓地,简易安葬战士。

由于烈士墓地简陋,道路不便,2008年9月13日,溪滨村村民陈家团(原汤川中心小学退休教师,1946年出生)收集烈士事迹,写了一份《关于王孝峰、吴孝塔两烈士牺牲时的具体情况》报告,提交汤川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10年8月,汤川乡人民政府投入五万多元,对烈士墓进行重修,并组织人员到山岭村找到吴孝塔烈士的遗骨,与王孝峰合葬在一起。墓地为水泥混砖结构,圆弧形,中央镶嵌着红色五星标识,下方用大理石雕,左侧刻着:解放军战士王孝峰和香湖游击队员吴孝塔烈士,中间刻着永垂不朽字样,左边刻着汤川乡人民政府立。下方祭台上,时常摆放着鲜花。

(本文写作参考《尤溪县志(1989年版)》《汤川乡志》《尤溪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