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以文入景”促文旅融合发展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俞和江

8月27日,《三明日报》一版报道了沙县区今年来依托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以文入景”工程的情况。沙县区通过“以文入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了新载体,游客从“走马观花”变为“深度体验”,促进文旅业“人财两旺”,不仅引来更多游客,而且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以文入景”,就是以文化为核心,将文化融入旅游场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能够为旅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文入景”将让文化更好地赋能旅游业发展,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就是很好的例子。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的诗《黄鹤楼》而名扬天下,岳阳楼因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著称,滕王阁因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鹳雀楼因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广为人知。四座名楼情况各异,但都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和传奇故事,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形成不可替代的旅游竞争力,也都因“以文入景”,旅游业实现“人财两旺”。

“以文入景”优点不少。可增强景区景点独特性,当地的名人、名文、民俗等独特性有利于避免同质化,形成差异化;可增强感染力,将文化、情感融入景物,使场景更具画面感和情感张力;可提升游客体验感,或通过景物传递文化内涵、情感内核,或通过沉浸式参与和互动感受文化魅力;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以文化为核心的沉浸体验式玩法,将吸引游客“快进慢游”。这一系列优点,不仅能让游客更好地认知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感受人文风物之美,而且将更好地带动文旅消费,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

通过“以文入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的情况,我市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探索。买文创、穿汉服、抽盲盒、逛主题街区、住特色酒店……文化因素的叠加,提高旅游附加值,产生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当下,随着人们为“情绪价值”买单的趋势不断凸显,又给“以文入景”效用发挥以更广阔的舞台。

为更好地促进我市各地用“以文入景”促进文旅业“人财两旺”,建议:一是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更加深入地挖掘闽学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各地的名人、名诗文等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活”起来;二是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通过利用新媒体、举办节庆活动等举措,提升区域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走进”;三是打造特色文化场景,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场景。沙县区在东门古街通过非遗技艺展示、研学课堂、沉浸式活动及场景重塑,进行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场景融合的多维实践,这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是用“以文入景”促进文旅业“人财两旺”的可借鉴模式。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以文入景”,让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