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记者站 林伯郊 通讯员 林剑明 田立丰 文/图
9月9日,白露初临,大田县石牌镇三坊村的松林间泛起秋意,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资源管理科副科长黄炳煌操控无人机,对林场周边开展松材线虫病巡查,调查马尾松枯死木分布和数量。黄炳煌是大田县均溪镇人,1993年出生, 2015年毕业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2017年进入林场工作。他用脚步丈量山林,用科技守护生态,用青春书写林业青年的风采,连续六年荣获林场“先进工作者”称号。
科技手段 守护森林资源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从空中对大面积松林进行高精度航拍,获取的高清影像通过电脑处理,能精准识别疫木。”黄炳煌一边小心翼翼操控无人机,一边指着屏幕上一棵泛红的松树说,被松材线虫感染的松树形似枯死,只要将图像传给当地林业站,会有专人及时清理,防止疫情传播。
正是看中无人机在林业管护上的优势,2021年,黄炳煌主动要求到福州无人机培训基地接受专业培训。
过去,靠人工巡林,劳动时间长、强度高、效率低,且容易遗漏偏远山区的疫木。如今,利用无人机开展疫情监测、防治作业、防火巡查等工作,能有效减轻人员劳动强度,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覆盖范围。
“在山区操控无人机需要格外谨慎,信号弱甚至断联是常有的事。” 黄炳煌回忆,最初接触无人机时容易慌乱,遇到信号断联就不知所措。经过练习,他已经能娴熟应对,起飞前先观察地形和障碍物,飞行时同步监测信号强弱,减小摇杆操控幅度。如今,他不仅能独立完成巡查任务,还能承担测绘、施药等工作。
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9月至次年4月是森林火险期,黄炳煌定期利用无人机搭载大功率喊话器,对林场及周边田埂开展防火监测。
“村民用火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必须加强引导教育。”黄炳煌说,一旦发现违规用火情况,可以通过远程喊话,并及时前往现场制止。截至目前,黄炳煌已制止违规用火30余次。
现在,梅林林场已建立起“人机协同、空地互补”的常态化巡林机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林区动态可视化监管,完成林场生产伐区、造林范围、森林火灾火点监测、松材线虫病监控等工作,为林业经营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调解纠纷 促进和谐发展
在石牌镇三坊村,梅林林场160亩新造林长势正盛。而这片林地曾因权属纠纷闲置多年,林木成材却无法采伐变现。
“树木已经种植30多年,但权属不清,大家各执一词,矛盾纠纷频发,要怎么处理呢?”2023年,石牌镇三坊村党支部书记张见平来到梅林林场资源科,焦急地询问。黄炳煌耐心了解事件起因后,决定到现场翻阅历史台账,勘察边界,现场化解纠纷。
该林地共160亩,林权属梅林林场所有,但108亩林木属村集体和30多位村民所有。因重证错证等历史遗留问题,林木权属出现了纠纷。若不能及时化解,将影响林场后续造林等经营活动。
因早期的林权边界图较为模糊,误差可达几米以上。三坊村地形复杂,涵盖山地、丘陵、溪流,高低起伏大,位置偏远。为厘清权属,黄炳煌手持GPS定位器,带上劈刀、图纸等工具,沿着林地边界徒步进行测绘,途中需要穿越溪流山谷,劈砍枯枝杂草,进程缓慢艰难。反复测绘十余次,最终明确了边界。
“林区界线纠纷不是一天形成的,咱们拿老林权证、林场界线图一点点对,总能说清。”在纠纷山场,黄炳煌铺开泛黄的林权证、林权图,指着图上的界桩标记、山脊、溪流走向说,结合林场经营区基本图、GPS坐标、民情台账、历史记录,由村里长辈现场指证,逐渐理清林木归属,经村民指认后确定权属。
2023年末,林地顺利采伐,村民和村集体拿到收益后喜笑颜开。2024年,林场出资重新种上了苗木,未来木材成熟采伐后,将按标准支付村集体林价款,让村民共享收益,实现共赢。
森林认证 提升经济价值
面对木材产品利润微薄、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困境,梅林林场将绿色发展作为破局之道。
“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打响绿色品牌,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梅林林场场长张加汪介绍,为提升林产品市场竞争力,2024年,梅林林场启动955.78公顷林地的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工作,黄炳煌主动请缨。
FSC认证是全球公认可持续林业的权威标准,可为林场产品贴上“环保合规”标签,直接对接欧美等高端市场需求。FSC认证涵盖生态保护、社会责任、法律法规、资源利用、管理体系等10项原则、70项标准、213项具体指标,涉及面广,要求严苛。
“没有经验可循,只能对照要求一项项整理。”黄炳煌善于啃硬骨头,白天,他翻遍林场近十年的森林资源档案,筛选整理相关资料。夜晚,他对着FSC标准逐条比对,标注符合项、待补项、整改项,逐条对标整改。
“每一项原则和指标的对应材料,都要按制度—记录—佐证三层结构梳理,确保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黄炳煌用5个月时间整理出逻辑严密的资料体系,填补了“近自然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模块的空白。最终,林场通过认证,为林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通过认证后,梅林林场木材每立方米溢价170元,按亩均出材量12立方米计算,每亩可增收2040元,利润可观。“每一株绿色都是希望,科学管理,青山就能成为永续不断的聚宝盆。”黄炳煌用创新与实干,诠释了新时代林业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