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普惠助残,让肢残者迈向新生

日期:09-12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康复师为谌坤汉做康复理疗。

在康复师指导下,张莉佳在进行康复训练。

●明溪记者站 詹铁笛 文/图

高位截瘫残疾人,告别轮椅,迈出独立行走的步伐;走路摇摇晃晃的女孩又开始正常走路,还会自己做饭……

普惠助残,上门服务,开展康复训练,在明溪,不少肢体残疾人因此获得了新生。

2019年以来,作为省、市残联项目试点县,明溪依托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政府采购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为残障人群提供普惠性居家精准康复服务。每年选取4个月开展服务 ,每月上门评估1次,开展康复训练4次,服务项目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肢体功能训练、家庭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7年来惠及残障人群1062人次。

政府关怀,雪中送炭

8月26日,明溪县残联工作人员与项目承接机构康复治疗师龚鹏等人一行,驱车来到夏坊乡高洋村高位截瘫肢体残疾人谌坤汉家中,免费为他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并开展项目跟踪随访。

龚鹏是服务项目执行负责人,参与了每年的上门服务,和许多残疾人熟得像老朋友。他打开电磁脉冲理疗仪,用脉冲微波为谌坤汉刺激、放松双腿关节、肌肉。

谌坤汉今年40岁,24岁时意外从高处坠落受伤,落下肢体残疾二级。2019年至今,他都是项目服务对象。因为缺少运动,他的腿部肌肉已经萎缩,电磁理疗能延缓肌肉“废退”进程,并缓解肌肉乏力、关节磨损带来的痛苦。

“老哥,你不敢偷懒啊,老母亲等着你好好地站起来呀!”来自辽宁的龚鹏风趣地拍拍谌坤汉的肩膀。

“不论是居家进行仪器理疗还是康复练习,都是由康复师个性化制定指导方案效果最好。”龚鹏说,科学定制、长期坚持的专业化康复训练,能够帮助众多肢体残疾人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哪怕像谌坤汉这样脊柱神经损伤的患者,也可能较好地恢复机体的机械性功能,实现站立行走的梦想。”

每年,项目服务对象也可以选择集中训练,在康复机构进行住院治疗。谌坤汉参加了2020年的集训。一年多坚持每天训练,他的下肢力量明显提升,可以自己站起来,自主站立1分钟。后来,煮饭、洗衣服等简单家务,他也能完成,这位汉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县残联康复股工作人员曾雪琴说,有位患者谨遵医嘱,长年坚持训练,现在走路完全看不出有偏瘫残障;还有一位高位截瘫残疾人训练三年多,摆脱了对轮椅的依赖,能独立行走上千米。

在机构治疗,每月要花3000元,虽然政府支付康复训练费,但残疾人仍需承担每月1000多元的住宿、生活费用,许多残障家庭负担不起。为了不给年迈的父母再添重担,谌坤汉在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回家疗养,现在除了龚鹏每月上门服务外,每天自己按要求坚持做康复练习。

知心好友,点亮人生

残障人士在自闭的世界中独处,容易导致自卑、敏感、行动不便,和社会逐渐脱节,这成了康复之路上的拦路虎。

精准服务,项目工作人员贴心关爱残障人群,为他们点亮人生。

夏坊村的张莉佳今年38岁,是肢体二级残疾人。高二暑假因热射病后遗症引发脑部损伤,她的四肢肢体功能下降,手脚不能有效协调,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端一碗面几次打翻。一夜间,灵动少女所有的梦都碎了。

经过十几年居家自我复健,张莉佳和家人心神俱疲。“有时想想,这辈子就这样过吧。”张莉佳感慨。

“张莉佳也参加了2020年的集中训练,我们是‘三顾茅庐’反复劝说,她才同意的。”曾雪琴说。

张莉佳的家境不错,能够负担治疗费用,但是一家人对治疗前景没有信心。服务项目人员再三登门,终于让他们打开了心结。

那一期有10人集训,大多数是与张莉佳年级相仿的年轻人。在集训中,大家对这个小妹妹格外关照和鼓励,她也训练得特别刻苦,一天要换几件被汗水浸透的衣服。

“训练一年多,她已经可以很稳当地走路了,改变很明显。”曾雪琴说。后来,张莉佳还自己做了一顿简单的饭菜。

项目开展7年来,许多服务对象把工作人员当成知心好友,释疑解惑谈心,亲密无间。夏阳一户服务对象女儿出嫁,还特意给龚鹏送来请柬。

今年6月,龚鹏还以自己为法人代表,为张莉佳、谌坤汉等5名青年残疾人成立了一家直播带货公司,鼓励他们面对镜头,开口交流,重归社会。炎炎夏日,龚鹏拉着残疾人小黄一起给高温劳动者送酸梅汤,引导他勇敢地伸出友善之手,找回曾经自信开朗的自己。

好项目,办下去

2019年至今,明溪是少数连续开展这个项目的县。

本地平台打造和人才引入是关键。2018年,明溪县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引入了多家有实力的专业养老、康复机构,为项目实施搭建专业平台,提供了技术人员保障。每年,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负责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的筛选和康复指导,完成了对全县4388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全覆盖调查。

曾雪琴说:“我们充分了解、尊重残障群众建议和需求,提供上门居家服务和机构集中训练两种模式供服务对象选择,最大限度地方便残障人群。这在全市也是唯一的。”

若是居家服务,残疾人平时在家训练,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每月6次上门指导康复训练,极大地方便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曾雪琴说,不论是近如城市社区,还是远至夏阳长兴村、小际村这样的偏远村落,残疾群众都能得到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