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文
“现在已看到了成果,前不久的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家庭养成了亲子阅读习惯,这一数据极具说服力。”开学初,建宁县闽江源小学分管副校长吴丽琼介绍该校的校园大阅读工作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校园大阅读是在大语文思想的基础之上,跨教材、跨学科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校园大阅读首先要从“书”字上大做文章,认真用好家校共同体的每一个阅读资源;其次要在“阅”字上下足功夫,为学生们打开一扇博览群书的门。
成立教改办,全面落实中小学书香墨香校园建设,为提质增效夯实基础,这是建宁县教育局策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教育改革项目。建宁三年的校园大阅读实践,实现了阶段性目标,取得可喜的成效,在省市级阅读、写作比赛中获佳绩,但也还存在教师缺乏系统和专业的阅读教学指导,阅读教学认知和阅读领航能力较为滞后等问题。
以“阅读资源”为核心。阅读资源,主要是我们常说的课外读物,这是推广阅读工作的核心环节。建宁致力于让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充足、优质的阅读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好学校图书馆、设立开放书吧、完善班级图书角、用好“图书漂流、好书交换”等多种图书流通方式,想方设法把学校图书推出来,同时,千方百计把家庭藏书利用好,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图书流量。总之,就是营造学校与家庭处处有书读、人人想读书的浓厚书香氛围。
以“月读一本好书”为主线。建宁着力推行“月读一本好书”活动。按必读与选读书目推荐—阅读课堂的阅读指导—课余时间的阅读—阅读笔记的形成—利用梯航网平台和期末纸质测试的流程,形成每月读一本测一本,期末综合测试的完整阅读体系。测试采取线上与线下配合、主观与客观题型互补的形式。如遇喜爱阅读学生,除每月一本必读书目外,增加选读书目的推荐,既注重阅读数量上的超越,更注重阅读质量上的提升。
以“阅读银行”为亮点。并非每个学生都爱阅读,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宁倡导采用积分存储办法,把学生的阅读过程细化量化,然后存入学生的阅读银行。引入第三方赞助奖品,根据制定的兑奖标准,学生用银行积分兑换喜好的奖品,以奖促读,推动阅读进程的力度和效果。
在“读写融合”上做文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主要由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组成。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建宁全面提升师生阅读质量和写作能力。3—6年级除开设阅读课程,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外,采用现场作文与考试作文评优方式,以写促读。例如,暑假开展“月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设立“金种子文学奖”,评选出年度金种子系列文学奖的得主;建立金种子文学社团,组织成员参与“读建宁、写四季”活动,激励师生投身读写,以读促写,读写融合。再如,与建宁莲科所、水稻种子科研机构合作,让学生投身写作与科创于一体的创作型写作,提升读写能力的同时,挖掘科创潜能。
在“榜样引领”上下功夫。阅读工作的推行重在过程,更应该看见成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建宁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角度去评价校园大阅读工作,深入介入阅读过程,重视阅读成果。倡导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体,予以奖励和推介。例如,建宁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设立有梯度的“阅读之星、阅读小能手、阅读明星”等个人荣誉称号,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校”等先进集体。
在建立“家校共同体”上发力。建宁通过亲子阅读、家庭阅读讲座、评选书香家庭等方式,发挥好“小手拉大手”和“大手牵小手”效应,把家庭力量吸引进来,建立校园大阅读工作的家校共同体。
例如,建宁闽江源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通过举办亲子阅读讲座、开展家庭共读沙龙等推进工作。许多家长反馈,亲子阅读使得孩子的阅读兴趣显著提升,学习积极性增强,更明事理,家庭关系也更加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了书香育人对家庭生态的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建宁采用积分制办法评价学校推动校园大阅读成效。把所有阅读书写的测试与赛事,用积分方式加以肯定与表彰。学校阅读书写的全年总分,列入教育局对学校的考评考核,从而推动校园大阅读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