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以文入景”焕发文旅新活力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游客在修竹荷苑游玩拍照。

●建宁记者站 付哲文 曾 程 通讯员 吴 静 文/图

“第一次看到通心白莲从莲蓬到成品的全过程,这看似简单的步骤里原来藏着这么多门道,必须拍下来保存!”8月30日,在建宁县均口镇修竹荷苑莲文化展示馆的大厅里,通心白莲非遗制作工艺展示栏前挤满前来参观的游客。

今年以来,建宁县锚定“让文旅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的目标,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核,全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品质全方位升级。“地域文化是文旅产业的根与魂,我们不想让游客只停留在走马观花看风景,更希望他们能读懂建宁的故事。”建宁县文旅局局长王君说。

非遗植景新体验

建宁重点打造“活力金铙 健康同行”“建宁白莲:千年贡莲焕新韵”等“以文入景”工程,通过培育文旅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修竹荷苑景区是建宁“以文入景”工程的首个示范点。在这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被巧妙植入景区体验中,“非遗+旅游”“非遗+研学”“农业+旅游”的文章被做足做靓,原本单一的荷花观赏地,变成集文化传承、工艺展示、互动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以前带孩子来,就是看看荷花,1个小时就走了。现在孩子能亲手体验剥莲、去膜,还能了解通心白莲的历史,玩了3个小时都不想走,还买了莲子饼、鲜莲子,比逛公园有意义多了!”来自三明市区的游客张先生笑着对工作人员说。

这样的体验升级直接带动了景区消费的变化。据统计,“以文入景”工程开展后,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小时延长至3小时,二次消费占比也从30%提升至50%。

“延长停留时间,就为了让游客有更多机会接触建宁的文化与特色产品;二次消费占比的提升,也证明我们的模式真正适应了游客的需求。”修竹荷苑景区负责人姚美玲说。

双线联动促双赢

今年举办的第十届“为‘荷’而来”建莲文化旅游活动,将“以文入景”的理念推向高潮。

活动中专门设置打卡环节,在核心展区开设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现场展示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游客剥莲、通心,不少游客围在台前,跟着师父的动作一步步尝试。

“刚学会了通心的小技巧,原来要顺着莲心的纹理轻轻推,既不破坏莲子,又能把心去干净,太考验耐心了!”体验完的游客王女士拿着自己剥好的莲子,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展示,“这么有文化的东西,必须买两包正宗的建宁白莲带回家,给家人也讲讲背后的故事。”

除了线下互动,活动还结合现代科技开设电商市集直播,主播们一边展示建莲干、莲子粉、莲子酥等产品,一边向镜头前的观众讲述建莲“千年贡莲”的历史——从宋代成为贡品,到如今成为非遗技艺,每一段故事都让线上观众听得入迷。

“我们不仅是卖产品,更想通过直播,把建宁的莲文化送到全国各地。”主播聂雨凌在直播中说。

活动期间,“以文入景”环节的线上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26.7万次,全网曝光量达700万;电商市集直播中,建莲产品销售额达300万元,较平时增长150%,实现文化出圈与经济增收双赢。

如今,“以文入景”工程已成为建宁文旅发展的新引擎。2025年上半年,建宁县各重点景区客流持续火爆,全县国内旅游人数达204.13万人次,同比增长12.7%;国内游客旅游花费16.52亿元,同比增长14.5%,这一工程不仅提升了建宁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更通过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文化、电商等多业态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