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记者站 涂智靖 文/图
清晨的阳光穿透大仙峰的薄雾,洒在苏诗作的客厅,茶几前,这个坐在轮椅上的青年熟练打出今天的第一单诱蜂剂快递单。不远处的山坳,独臂牧羊人郭高丽赶着羊群已在山林间穿梭,铃铛声清脆悦耳;而在建设镇的卫生院里,池春梅医生正为患者测量血压,假肢踩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在大田县2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685名残疾人的生活图景,正被一双双温暖的手悄然改写。
政策兜底 为生命铺设温暖底色
“每月234元的护理补贴生活补贴到账了。”8月的一个清晨,建设镇残疾人陈金玉摸索着手机屏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屏幕上的转账短信,是她学做电商的底气来源。作为“一户多残”家庭的主心骨,这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妇女如今不仅能做手工补贴家用,还开起了网店。
像陈金玉这样的受益者并非个例。2024年,当地为1万余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337.16万元,为1.3万余名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779名重度残疾人纳入“三明普惠医联保”保障范围。这组数据背后,是“五联五保”智慧助残服务模式构建的保障网络。
建设镇建忠村的吴贵英对此深有体会。他因交通事故导致脊椎断裂,曾因家门口50米长的石子路多次翻入沟中。如今,县残联不仅为他家修筑了护坡通道,还拓宽了7个出入门,安装了可升降晾衣架。“现在摇着轮椅就能到村口。”吴贵英说。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精准施策的细节里。2024年,大田县完成64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85名重残对象上门办理残疾人证。屏山乡内洋村的苏诗作至今记得,残联工作人员带着卷尺丈量他家门槛的场景。“他们不仅给我装了坡道,还协调景区给我安排了店面。”从露天摆摊到拥有固定商铺,这位下半身瘫痪的青年,在政策帮扶下找到了人生的新支点,如今他又做起诱蜂剂、蜂标的网络销售,每天有忙不完的事。
就业赋能
让梦想长出飞翔的翅膀
“咩——”山坳里传来羊群的欢叫,郭高丽用独臂熟练地将一只“越狱”的黑山羊赶回圈舍。这个左手三级残疾的牧羊人养殖山羊,每年冬天光卖羊就能收入数万元。“残联给的4000元创业资金,帮我买了第一批种羊。”他抚摸着山羊的犄角,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在大田县,像郭高丽这样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不断涌现。2024年,当地扶持3家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机构,举办7场就业专场招聘会,促成128名残疾人就业创业。这些数字背后是“授人以渔”的就业帮扶理念。
福乐盲人按摩中心的灯光下,范桢现医师正为顾客做推拿。这个曾获市级技能大师称号的盲人,如今是中心的股东之一。“以前单打独斗时,一个月最多挣3000元。”他回忆道,2014年县残联整合5家分散按摩店,免费提供800平方米场地,配备语音电脑等设备,让他们抱团发展。如今,11名盲人按摩师在这里获得体面的生活。
更令人欣喜的是,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正碰撞出新火花。苏诗作的马蜂诱捕器销售特别红火,这个用加湿器改装的诱捕器,通过视频号营销每天能卖出一二十单,远销闽粤赣三省。
智慧助残
科技架起连心桥梁
“叮咚”太华镇群团村村民田有整的手机响起提示音。屏幕上,智慧助残APP显示:“您预约的理发服务已派单,预计30分钟内上门。”对于这位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来说,这个APP如同一位贴心管家,每年2000元的服务补贴通过“点菜式”消费,精准转化为理发、助浴、代购等实际需求。
这种“互联网+智慧助残”模式正在大田县遍地开花。护理手机APP“1分钟派单、15分钟响应、30分钟上门”。在县康复辅助器具展示体验中心,21个共享辅具服务站构成的网络,全年为残疾人提供适配、租赁服务1900余人次。
科技的温度,更体现在打破信息壁垒的努力中。在大田县中医院盲人医师孵化基地,全国自强模范苏文炜大师的工作室里,苏文炜忙着通过语音电脑整理教案,他培养的10名中级师中,已有多人获评市级技能大师。“患者扫码就能预约,医保直接结算。”苏文炜自豪地说。
生命向阳
苦难开出希望之花
“他种了5亩油茶树,每年能有数千元收入。”热心的村民介绍,郭高丽自费3万元修建山路,方便了自己运输草料,更让乡亲们上山干活节省了半小时脚程。“日子甜不甜,不在手上有没有力气,在心里亮不亮堂。”郭高丽总是这样说。
这种向阳而生的力量,在大田县处处可见。池春梅的诊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这个曾因残疾不敢穿裙子的医生,如今不仅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还将诊室变成残障人士的“心灵驿站”。“她人真好,帮我垫付过药费。”糖尿病患者高某某说起池医生,眼中泛起泪光。建乐村高女士的手机里,存着与池春梅医生的上百条聊天记录。这位曾因家庭重担患上抑郁症的妇女,总能在深夜收到池医生的开导信息。“她自己腿脚不便,还总来家里看我。”池春梅用自己的经历点亮他人希望,这个童年因骨髓炎致残的医生,如今能坦然展示假肢,还参加了三明市残疾人运动会飞镖项目。
苏诗作的客厅里,铝线编织的孔雀与马蜂诱捕器并排陈列。这个从“想死的心都有”到向往生活的青年,最近正在着手联系C5驾照培训。“我想开车去泉州,和朋友探讨蜂蛹深加工。”他转动轮椅,目光投向窗外——那里,又一只挂载蜂标的马蜂刚刚起飞。
夕阳西下,墙上的时钟指向六时,县残联的工作人员还在微信群里核对明天的上门服务名单。在这座县城,13685个残疾人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