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 通讯员 刘晓松
8月31日,走进大田县华兴镇洪坑村龙潭谷的共享农场,青山环抱、溪水潺潺,树荫下,游客围坐帐篷品茶闲谈;自助烧烤区,炭火滋滋作响;溪里孩子在戏水玩耍,欢声笑语萦绕山间。“这里山清水秀,真是家庭出游的好去处。”当天,家住县城的施先生约上朋友一行8人来此体验乡村生活。
洪坑村位于牡丹山下,拥有林地2400余亩,古树众多,最老的一棵树龄800多年。这里距离县城15公里,常住人口仅60余人,优质生态是村里最大的家底,只是过去好风景看得见,却没变成“摸得着”的收益。
乡村游热潮的兴起,让村“两委”班子看到了转机。“今年我们整合镇里拨付的3万元扶持资金与村民自筹的5万元,修通了龙潭谷连接村道的水泥路,对河道进行清理,铺设鹅卵石地面,配套搭建帐篷、烧烤架、泡茶桌等设施,打造集避暑康养、餐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农场。”洪坑村党支部书记李勤操说。
“生态+共享”的模式让洪坑村吸引力倍增,共享农场运营以来,周末日均近百名游客慕名而来。
“孩子在城里长大,从没见过柴火灶,特意带他来体验自己做饭。”游客杨女士让孩子在游玩中体验农村生活,她直言共享农场“自带食材、共享设施、体验生活”的模式,戳中了城市家庭“慢休闲”的需求。
共享农场的火爆,不仅让生态资源“活”起来,更带动了村民增收与农特产品销售。村民李勤维依托家住共享农场附近的便利,负责农场日常保洁,每月工资收入600元;游客的到来,让村里的红菇、茶油、土鸡等特产成了“抢手货”。
洪坑村还以“共享思维”挖掘林地潜力,发展林下经济。
“镇里在推灵芝产业,我们有林地,正好能搭上这趟车。”李勤操介绍,借助镇里免费提供的300棒灵芝菌棒,村里雇佣村民试种林下灵芝。灵芝管理方便,镇里的技术人员经常到现场指导,他们月初种植的灵芝不到一个月就长了8厘米。再过50多天,这些灵芝就能采收,而镇政府早已对接好三明农科院,保障销售渠道,村民只负责种植和管理。
“现在是试种,要是效益好,我们就发动村民免费认领林地种灵芝,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李勤操还介绍,村里正在商讨开发农业研学项目,丰富旅游业态,让乡村共享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