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

日期:09-07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无人机任务自主化,首先要实现高精度的自主导航。这就要求融合视觉、天文和惯性抗干扰导航体系,使无人机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复杂拒止环境中亦能安全飞行。

当卫星导航失效时,无人机可以采用组合导航模式。视觉传感器识别地标、纹理等特征,并动态构建地图,实现“读图定位”。恒星敏感器捕捉天体光信号,像古代航海家借星辰定方向,反推自身绝对位置;惯性测量单元实时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运算推算飞机位置、速度和姿态变化……这种融合视觉、天文与惯性的全自主导航体系,让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也能安全飞行。

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开始真正走上“觉醒”之路。

无人机自主作战任务控制技术中感知与决策系统的进化,恰似生命从单细胞感光到高等生物感官协同的演化重演。智能感知与决策系统就像无人机的“眼睛”与“大脑”,前者感知环境,后者选择行动,最终促使无人机完成从“自动化”向“自主化”的关键一跃。

目前,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无人机战斗力快速提升的核心引擎,自主作战任务控制技术将在未来战场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情报侦察方面,具备先进自主作战任务控制技术的无人机能够深入敌后,长时间潜伏并持续监视敌方重要目标。

在电子对抗方面,无人机可以搭载电子战设备,在自主作战任务控制技术的指挥下,迅速抵达敌方电子设备密集区域,实施电磁干扰和压制。通过对敌方雷达、通信等电子信号的实时分析和识别,无人机能够灵活调整干扰策略,瘫痪敌方的电子作战系统,为己方作战部队创造有利的电磁环境,增强己方在电磁频谱领域的优势。

在多传感器融合方面,无人机将搭载更加先进的传感器系统,融合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数据,提高目标识别和环境感知能力。光学、红外、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应用,将使无人机在多种复杂环境下准确识别目标,获取全面的战场信息。

在智能化程度方面,无人机的自主决策能力将不断提升。未来,随着与AI模型深度融合,无人机将能够更加自主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从卫星导航拒止环境下的多元导航技术融合,到基于样本外目标感知识别技术的智能视觉认知,再到规划决策技术的智慧行动网络编织,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在不断提升无人机的自主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来源: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