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红土地铺展多彩新画卷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8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砂万亩寨田

无人机统防统治的推广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

张仕滨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喜获丰收。

红军渡口

游客体验山炮射击。

培竹村猴王谷的猴子

游客在猴王谷体验漂流。

●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通讯员 张 雅 陈淑婷 文/图

黄白色的玉米花和碧绿的烟后稻,在万亩大寨田交织成一道黄绿相间的亮丽风景线;苏维埃政府遗址前红旗漫卷,红军渡口清波荡漾,四周翠绿的群山连绵起伏,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初秋时节的永安市安砂镇,一幅多彩画卷正在古镇徐徐铺展。

耕耘沃野,乡村焕新。近年来,安砂镇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推动“四领一促”工作,以“爱拼敢赢”的行动自觉,着力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安砂特色的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

1

深耕农业,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

“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打响‘鱼米安砂’特色品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安砂镇党委书记詹佳冬说。

走进安砂镇江后村葡萄种植基地,60多亩阳光玫瑰进入采摘季,一串串饱满圆润、色泽翠绿的葡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我们主要种植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品种,目前果园已进入盛产期,年产葡萄约1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永安市绿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仕滨介绍。

作为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张仕滨采取“三统一保”模式(统一供应种子、肥料、农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订单保价),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

儿子张逵辞去城里工作,返乡加入发展农业产业队伍,这让张仕滨备感欣慰。

“目前拿了40亩地,建了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农业‘五新’技术应用推广。”站在种植基地机耕道上,“新农人”张逵边操作无人机飞防作业,边介绍。

育苗新品种检测各项指标,无人机统防统治大幅提高作业效率,水肥滴灌精准到苗,新型地膜控制地温、除草防水,生物有机肥减少农药残留、提升产品品质……40亩地让张逵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安砂,我们还在曹远、小陶等乡镇,建立订单蔬菜基地6000多亩,合作农户3000多户,推广鲜食糯玉米、毛豆、莴苣等新优品种近2万亩。”张仕滨说。

农业强,农民富。绿丰专业合作社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效应,是安砂镇持续提高农业产业质效和竞争力,促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粮食安全根基更稳。作为永安市重要产粮区,安砂镇历年粮食播种面积均超过1.3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项目6000亩,建成石碧、小江坊等2200亩粮食产能区水稻优质示范片,“烟稻轮作”模式持续推广。

——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新福衍公司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稳步提升玉米、淮山、大叶薯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致力特优农业品种挖掘,种植优质玉米示范片500亩,引进短周期甘蓝蔬菜、彩甜糯玉米等新品种5个、新技术11项,基本实现淮山初加工全覆盖。

——农特品牌拓展壮大。成立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鱼米安砂”联合体,打造“鱼米安砂”农特产品超市、安砂农特产品旗舰店,举办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品鉴会,安砂大米、淮山、茶油等农特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

做足“农”字文章,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安砂镇创新新品种、新技术等“五新”技术应用推广,红土地结出累累硕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源头活水。

2

盘活资源,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筑牢农业发展基石,擦亮红色旅游名片,安砂镇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作为永安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镇和永安最大的革命老区镇,我们聚焦‘红色领航’发展定位,坚持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并举,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丰富文旅业态,通过深入挖掘红色革命精神富矿,系统性激活红色文化的强大活力和蕴藏的价值。”詹佳冬说。

近年来,安砂镇投入600多万元,对安砂苏维埃旧址、红军渡口等8处红色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全面完成安砂革命烈士陵园改造提升,加快推进红军币兑换处旧址、安砂历史陈列馆等项目建设。

站在九龙溪畔红军渡口,清风徐来,碧波流淌,战火硝烟已经散去,先辈的精神永远存留在苏维埃政府、红军学校、红军茶馆等红色遗址中。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

“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通过挖掘好、整理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特色乡村游等业态,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加快老区振兴发展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安砂镇镇长童长辉说。

毗邻红军渡口,位于集镇中心的安砂红色旅游景区包含红军渡口、苏维埃政府遗址、钱廪山革命战斗遗址等近10处景点,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独特的人文景观为红色遗址增光添色。1970年5月,为兴建安砂水力发电厂,安砂村寨山被选为采石基地。电厂建成投入使用后,红军渡口的后山留下了高大的挡墙、石头破碎建筑等遗址。

“这里不仅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有底蕴、有故事,我们通过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做旺人气,打响品牌。”厦门兄弟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蓝文宾说,作为专业运营安砂镇域旅游资源的第三方企业,公司有信心把项目经营好。

彩虹滑道、休闲泡茶区、上房揭瓦打卡点……绿树掩映下,各种游乐休闲项目依山势和采石基地旧址兴建,游客们既可以体验各种娱乐项目,还可以近距离观赏坦克、战斗机、火炮等模型,感受浓厚的军事氛围。

“景区内还建设射击场、山炮射击体验区等,为游客提供难得的体验机会。”蓝文宾说,景区不仅是红色教育基地,更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红色研学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

走进由原安砂水库电厂检修班旧址改造而来的兄弟连营地,草绿色营房、砂石地面让人眼前一亮,厨房、餐厅、宿舍等设施一应俱全,真人CS营地、射击场等项目富有特色……,该基地可同时容纳百人团队开展夏令营或团建等活动。

今年暑假,兄弟连营地承接了6期夏令营和研学活动,每期学员80名。孩子们在这里参加军事项目训练,参观红色遗址,到万亩大寨田体验农耕活动,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假期时光。

“目前我们还在改造营地,床位要增加到210个,其他配套设施也要同步进行完善。”蓝文宾说。

截至目前,兄弟连营地已累计承接各类游客超4万人次,实现旅游营收超100万元。

持续推动业态创新,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安砂镇加快整合原十一中校区资源,通过实施永安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项目,进一步做优红色旅游品牌。

依托红色资源丰厚家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红色古镇日新月异。

3

以文彰旅,绘就红绿交融画卷

红色是安砂古镇底色,农文旅融合是安砂高质量发展亮点。

“我们依托红色文化、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等独特资源,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地域特征明显、文化气息浓郁、旅游人气兴旺的库区移民特色小镇,努力在乡村振兴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詹佳冬说。

沿着村道穿过热水村碧绿的稻田,在九龙溪畔茂盛丛林掩映下,安砂溪语休闲山庄显得清幽雅致。

“这是一处深层温泉水,每小时出水量约80立方米,水温达55℃,含有丰富的氡、氟、镭等矿物质元素,含硫磺量高,具有天然保健作用。”蓝文宾说。

作为永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安砂镇党委采用“专业运营+村集体入股”模式,引入厦门兄弟联营公司注资100万元社会资本,联合镇属企业大美安砂公司共同运营,同时,热水村以25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入股并享受分红。

山庄内,温泉房、客房及娱乐活动室修缮一新,鸟巢主题温泉、儿童戏水池等9大功能区错落分布,还植入了“铁锅温泉”“围炉煮茶”等特色体验项目,形成“温泉康养+田园美食+网红体验”旅游新场景。

今年5月试运营以来,山庄先后推出“萌鸭逐浪”“玉你乡见”等30余项活动和10余种团建套餐,吸引游客近5000人次,实现营收5万余元,辐射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采摘等业态增收,成为安砂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九龙溪这处河段水面开阔平缓,二期项目还要增加水上游船、皮筏艇等项目。”蓝文宾说,山庄连着龙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丰富业态,可以集聚更多人气。

一池温泉吸引一拨拨游客,一打溪流同样人气火爆。

“开漂啦!”伴随着一声声欢呼,一艘艘彩色皮艇,从培竹村猴王谷漂流景区起点飞驰而下。溪水飞溅,欢声笑语,游客们在蜿蜒曲折的河道中尽情体验亲水乐趣。

猴王谷有原生态森林面积2000余亩,有安砂最高山峰“白石顶”和长约5公里的东梅溪大峡谷,200余只野生猕猴长期在此栖息,峡谷内还有鹰嘴崖、寨崖古城墙遗址、隘门古堡、飞龙瀑布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东梅溪峡谷以“雄、险、奇、秀、幽”著称,负氧离子高、空气清新,漂流河道总长约2.5公里,垂直落差100多米,沿途奇峰怪石耸立,激流飞瀑跌宕,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氧吧。

“这里不仅能体验到惊险刺激的漂流,沿途还能欣赏到猕猴、白鹇等野生动物,很有吸引力。”游客李先生连连点赞。

炎炎夏日,体验漂流的游客明显增加。“目前有200条皮艇,最高峰一天有近400人来漂流。”东梅庵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克怀点开手机抖音号,“经营了两个多月,‘安砂猴王谷’抖音账号热销榜、人气榜、好评榜等排名都靠前。”

人气就是财气。安砂镇全力打造集漂流、观猴、美食、温泉、红色游等于一体的文旅经济,不断解锁老区新玩法,串起了“吃、住、行、游、购、娱”文旅消费链条,成为当地旅游经济新亮点。

“下一步,我们要完善烧烤区、民宿、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吴克怀说。

项目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老区蝶变满目新。

在安砂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内,各种伴手礼琳琅满目,米、茶油、蜂蜜等地方特色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鱼米安砂”品牌逐渐打响。

今年,镇里加快策划实施1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项目,目前已带动各村增收72万元。2024年度安砂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149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20.4%,所辖各村全部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15万元,其中,收入超100万元的村有2个,老区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大道致远,鹏程万里。奋进新征程,安砂镇正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