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兑换餐券 长者食堂溢满幸福味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付哲文 林佳慧

“以前一个人在家,随便煮点面条就对付了,现在能和大家一起吃热饭,还能靠自己劳动换餐券,真便利呀!”

8月25日,建宁县均口镇官常村的长者食堂里饭香四溢,村民黎圣忠和村里其他老人围桌而坐,对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建宁县将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放在首位,积极构建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在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今年7月底,官常村新建起长者食堂,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更打破传统单纯供给模式,创新推出“劳务+蔬果”兑换餐券机制。

“要让长者食堂既暖人心又能长效运转,关键得让老人们‘动起来、融进来’。”官常村长者食堂采取老人们“用劳动换餐、用物产兑餐”的形式。

设置两类餐券获取机制。一是每15天组织一次清洁劳动,每次召集10名左右的村民参与,劳动后给每人发放一张餐券;二是结合农户日常种植情况,每周开放自产瓜果蔬菜兑换餐券的渠道,通过这一方式,食堂每周发放的餐券约15张。

这一机制不仅能降低食堂的运营成本,更让村里老人通过自身劳动和自有资源参与服务,实现老人从“被动受助”到“主动参与”的良性互助。

“我用自家种的蔬菜来食堂兑换餐券,平时空闲的时候给食堂打扫卫生也能兑换餐券,对我们老人来说真的太好了!”官常村村民张金良笑着说。

小食堂+小投入=大温暖。官常村还充分利用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和“小菜园”经济,将老人日常种菜习惯转化为食堂运营的可持续资源。

“老人的饮食不仅要美味,更要健康。购买村民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既保障了食堂菜品的新鲜健康,又减少了采购环节和外部依赖,降低了成本,一举两得!”长者食堂的负责人揭集成说。

不仅如此,食堂的每一道菜都由工作人员精心搭配,做到少油、少盐、软烂易消化,还根据老年人口味和需求定制食谱,让老人们吃得舒心,家人也能放心。

目前,食堂主要提供两荤两素一汤的午餐服务,日均服务约35位老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3元一张的餐券即可用餐,80岁以上老人、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可享受免费就餐服务。

“我们将继续以长者食堂为居家养老支撑点,不断推广‘建宁莲乡?互助养老’模式,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实惠的服务。”建宁县民政和人社局养老股股长苏凯说。

如今,“以餐为媒、互助养老”的理念正从官常村向全县各村延伸,依托农村现有资源,把“被动帮扶”转化为“主动参与”,既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现实痛点,又织密基层邻里互助的温情网络,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县情的养老服务新路径。

随着“建宁莲乡?互助养老”模式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在自己熟悉的乡土中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份藏在食堂里的温暖,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中一道动人的“银发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