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党建引领 多元服务托起“夕阳红”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安市建南社区乐龄学堂书法班

●永安记者站 黄中泉 通讯员 陈棋珊 文/图

在永安市燕南街道建南社区,老人们的生活正变得愈发惬意。他们用“下楼就能吃饭、抬脚就能看病、转身就能上课、出门就能锻炼”来形容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是建南社区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精心构建全链条养老服务的真实写照。

居家照护 从“养老”到“享老”

75岁的王大爷是建南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过去,他的生活充满了诸多不便,尤其是生病时无人照顾,令他倍感无助。如今,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社区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经常来我家,耐心了解我的日常需求。”王大爷满怀感激地说。社区通过摸底筛查,精准掌握了像王大爷这样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实际困难后,创新性引入专业的家政服务队和康养公司,为100多名老人量身定制居家服务。“现在,每周都有护理员来帮我量血压、打扫房间,还有医生定期上门检查身体。”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每到中午11点半,68岁的李奶奶熟练地通过手机小程序下单社区“一家人食堂”的营养套餐。不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便送到了家门口。建南社区携手辖区爱心企业推出的助餐服务,方便了老年人。

“两荤两素一汤,软糯可口,15元一份,价格实惠,味道也很好。”李奶奶赞不绝口,“社区的助餐服务解决了我吃饭的大问题,让我每天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78岁的赵大爷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过去看病很是麻烦,如今更方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定期来我家巡诊,还帮我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赵大爷说,“每年社区还组织免费体检,让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里有数。”

建南社区携手燕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三明市第二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专家定期坐诊、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养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服务,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党委书记陈棋珊表示。

文化养老

变“陌邻”为“睦邻”

建南社区乐龄学堂1600平方米的空间里,功能室一应俱全:棋牌室、书画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电脑室等,应有尽有。书法室里,老人们挥毫泼墨,欢声笑语不断;乒乓球室里,球拍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这里不仅是老人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他们社交互动的乐园。

“我退休后一直想学书法,但苦于没有机会。”65岁的张阿姨说,“乐龄学堂开设了书法班,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我现在已经能写出像样的字了。”

社区乐龄学堂不仅开设了音乐班、书法班、乒乓球班、广场舞班、智能手机班、柔力球班、健身操班等7个培训班,还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器乐团、合唱队、乒乓球队、太极拳队、柔力球队、健身操队、地掷球队等9支文体队伍,吸引了248名老年人踊跃参与。每月定期举办的防诈骗讲座、卫生健康讲座等接地气活动,更是让老人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从扫码支付到视频通话,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技能。”学员陈阿姨乐滋滋地说,“社区的课程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让我过得充实又快乐。”

兜底救助

建设温暖大家庭

建南社区低保户刘阿姨因身体残疾,生活困难。社区不仅为她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还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关心慰问。

“社区给我提供了生活补贴,还帮我报名了手工花制作培训班。”刘阿姨说,“我现在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帮助别人,感觉生活更有了活力和希望。”

建南社区始终秉持“应帮尽帮”原则,通过入户摸排和动态管理,率先把辖区37户低保家庭、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纳入了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位困难老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在春节、五一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社区组织共建单位和志愿者开展上门慰问活动,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我们不仅要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更要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陈棋珊说,“社区将继续深耕医养、文教、救助三大板块,让‘夕阳红’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建南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助力城市治理工作室”“人大社区建设社会观察点”“近邻服务中心”“乐龄学堂”等多元平台的作用,率先构建起了涵盖居家照护、助餐供餐、健康管理、文化教育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多元服务不仅托起了幸福的“夕阳红”,更让社区成为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