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木刻里的山河与赤诚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木刻画《北上抗日》 (陈立忠 作)

●江天德

静静站在《北上抗日》画前,我倍感震撼。这是一幅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创作的木板刻画,作者陈立忠先生。

这幅木刻版画,静静立在那里时,像一块浸透岁月硝烟的碑。黑与红的色块在肌理间沉潜,刀刻的线条带着木质的粗粝,把九十一年前的风、九十一年前的路,一点点从历史的褶皱里托了出来——那是1934年的夏天,赣闽交界的山风正急,一支红军队伍攥着“抗日宣言”的纸页,从瑞金出发时,影子被日头拉得很长。

版画的上半部分让我想起老照片里褪色的山河。刀痕是碎的,像被炮火啃过的崖壁,又像战士们行军时踩碎的晨霜。那些粗重的黑与灰,该是当年闽西的深山吧?史料里说,他们带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喊穿行,可那时的路,一边是国民党军队的围堵,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木刻里没有画战士的脸,但那些倾斜的线条会说话——是有人背着伤员在石坡上踉跄。是有人举着标语在林子里奔走。风把宣言的边角吹得翻卷,就像吹着他们没说出口的牵挂:家里的田埂该收稻了。村口的老槐树还在吗?可脚步没停,因为怀里的宣言比牵挂更沉。

下半部分的红,是突然撞进眼里的。像血又像火的红,从木刻的边缘漫上来,把黑灰的底色焐得发烫。这红是有温度的。是战士们绑腿上渗出来的血?是他们胸前红星的光?还是闽西百姓悄悄塞给他们的红米粥的热气?这支队伍所经之处,该有老乡扒着门缝看吧?他们穿的草鞋磨破了底,却把路过的田埂扫得干干净净;他们腰里有枪,却对着路上的孩子们笑。后来才知道,这支队伍叫“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他们走的时候,没说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只把“抗日”两个字刻在了经过的路上。

木刻的角落有几行小字,这些字被刀刻得很深,像钉在木板上的誓言。九十一年前,就是这样的誓言让红军穿过闽西的山,九十一年后,这些字在木刻里依然带着力量——不是喊出来的力量,是从刀痕里渗出来的,像当年战士们走过的路,一步一个印子,扎实得很。

站在这幅木刻前,总觉得那些黑与红在动。黑的是硝烟,红的是热血,它们缠在一起,就成了那段历史的模样。如今,硝烟远去,山河日新,可只要想起九十一年前有支队伍从这片土地走过,心里就被什么东西撞击着——不是难过,是敬。敬他们把“抗日”两个字看得比命重,敬他们在黑夜里依然朝着光走。

木刻不语,可它把那份的赤诚留住了。那是红军的赤诚,是中国人的赤诚。就像这黑与红的碰撞,永远都在提醒:今天的日子,是当年他们用热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