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血洒长空,守护破碎山河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尤溪县第五中学 张舒芸

尊敬的先烈们:

谨以此信,穿越八十余年历史的云层,表达一位后辈对你们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深切的缅怀。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句撼天动地的誓言,让我热泪盈眶,灵魂震颤。

这是立于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内悲壮的一则校训;是20世纪30年代的你们,面对破碎山河立下的钢铁誓言;是一个古老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国青年以最珍贵的青春血肉去换取民族存续的壮烈啼血。

我是一名中学生,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从杭州那座庄严的纪念馆中,知晓了昔日的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也知晓了你们——一群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翱翔于蓝天,无惧将鲜血洒遍长空的守护神。

1931年,你们成为了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直到抗战结束,共有16期毕业生参战,1700人冲上天空。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200余架。许多人牺牲了!

你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于一瞬间。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国难当头,你们用青春之躯守护这片破碎的河山……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一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这视死如归的话语,来自航校学员张大飞写给齐邦媛哥哥的信。台湾作家齐邦媛珍藏这份诀别书六十余年,晚年在自传《巨流河》中回忆此事,字字泣血,“这群二十多岁的大孩子们,比谁都接近死亡,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闪躲的余地,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张锡祜在他驾机殉国的十二天前给父亲张伯苓的信中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得知儿子死讯后,张伯苓这位南开大学校长压住失子之痛,说:我本人出身水师,今老矣,每以不能杀敌报国为恨,而今吾儿为国捐躯可无遗憾了!

才女林徽因泣血作诗,悼念在成都血洒长空的弟弟林恒。

沈崇诲返航时发现大批敌舰,从两千米高空极速冲下,把自己当做最后一颗炮弹,在爆炸声中跟敌人同归于尽,当年年仅25岁。他的父亲是当时的法学家沈家彝。

感人的事例举不胜数。你们来自顶尖学府,平均年龄没有超过23岁,从毕业到牺牲仅有半年时间。你们中不少人本可依凭家世在乱世苟全,却敢当空中敢死队,选择了最炽烈的死。

1700位中国青年,用生命赴约的故事既炽热又悲怆。你们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凝聚起了四万万人抗战的决绝意志!

我站在中央航空学校校训碑下,胸中激荡着八十载风云。当年需以肉身撞击敌舰的贫弱之国,已见鲲鹏振翅,“歼-20”的身影在天空格外动人;当年无海权任人蹂躏的国度,巨舰“山东”号犁开深蓝,守护万里海疆。祖国的领空,再不容任何外敌肆意践踏!我仿佛看到今日每一件大国重器之上,都镌刻着你们的名字——陈怀民、张大飞、刘粹刚、张锡祜、林恒……正因为一代代中国青年弘扬忠诚、勇敢、奉献的家国精神,才能吹响如今崛起的号角。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你们!

此致

敬礼!

一名被你们守护了未来的后辈 张舒芸

2025年9月2日

(指导老师:吴本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