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烽火岁月铸英魂 赓续精神启新程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市各地积极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以缅怀先烈、致敬英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些活动,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回望,让人们在重温峥嵘岁月中感悟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是对精神的赓续传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回望过往的苦难与辉煌,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担当与荣光。

“烽火岁月 沪闽同光” 图片展在沪明两地同步开展

本报讯 为深化沪明对口合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三明市档案馆组织沙县区、永安市、大田县档案馆,与上海市杨浦区档案馆及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高校档案馆,联合举办“烽火岁月 沪闽同光”抗战事迹图片展。此次展览是沪明两地档案部门首次跨区域联合办展,旨在共同挖掘红色历史资源、推动抗战记忆共享传承。

展览汇集两地珍贵档案图片200余幅,涵盖淞沪抗战、文化救亡、高校西迁、战时教育、医疗救护和群众动员等重要内容,系统再现全民抗战的光辉历程。展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高校西迁办学等珍贵记录,也呈现了三明地区作为福建抗战大后方,接纳内迁院校、坚持文化教育等历史贡献。

本次展览采用“线下巡展+线上数字展厅”双模式同步推进。线下展于8月28日至10月28日在杨浦区档案馆、永安市文庙(博物馆)、大田县文化馆同步举行,此后还将在沪明两地高校开展巡回展览。

展览自开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有效促进了沪明两地档案文化交流与红色基因传承,为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媒体记者 陈 渴 通讯员 陈 琳)

永安:国防教育进校园

本报讯 8月31日,在永安参加福建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全民国防教育月主题宣传活动的抗战将帅后人、国内有关专家学者,走进永安市巴溪湾小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活动现场,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邵雍,以广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同学们重温烽火岁月,感悟抗战时期少年英雄的勇气与担当,深刻阐释了“国防”二字所承载的时代分量与历史意义。萧华将军之女萧霞向学生们分享了萧华将军的抗战事迹,她以父亲生平经历为主线,用鲜活、感人的革命先辈形象,生动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历程。

这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专家学者用深情讲述替代抽象说教,用鲜活故事串联历史碎片,让“国防”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可触摸、可感知的真实记忆。铁血铸就的忠魂、牺牲诠释的担当、智慧凝结的抗争……这些镌刻在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内核,顺着一段段故事悄然浸润孩子们的心田,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我以前觉得‘国防’离我们很远,今天才明白,它是革命先烈用热血铸就的,更是我们少年要扛起的责任!”巴溪湾小学学生罗梦瑶表示,新学期,要更加努力学习、勤练本领,以英雄为榜样,争取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全媒体记者 朱丹宇 永安记者站 汪春英)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剪影展开幕

本报讯 9月1日,由福建省侨联、三明市侨联主办,大田县委统战部、大田县侨联承办的“烽火弦歌 抗战史诗——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剪影展”在福建华侨主题馆开幕。

这次展览生动再现了当年集美师生在大田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的感人场景,展览分为“艰难播迁”“文庙办学”“移师玉田”“校主视察”“勤谨治学”“共克时艰”“师表风范”“抗战到底”“回师之后”九大篇章,现场共计展出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全景式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三所职校八年播迁三明大田的办学历程及历史贡献,生动诠释了广大海外侨胞在民族危难之际,与祖国母亲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赤子之心,以及坚韧不拔、爱国爱乡、重教兴学的伟大壮举。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集美职校内迁大田八年的历史,可称为中华民族的抗争史、集美师生的英雄史、大田人民的光荣史、“嘉庚精神”的传播史。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丰碑,它以独特的魅力诠释了教育的力量、民族的脊梁和文化的传承,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大田县高度重视挖掘“第二集美学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思政教育、文旅融合的组合拳,将其建设成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和嘉庚精神的生动课堂。同时,与周边的其他历史文化景点、自然景观相结合,开发主题旅游、研学旅行等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带动文化消费和旅游发展。

(大田记者站 林伯郊)

沙县:专题展再现烽火岁月

本报讯 9月1日,“烽火岁月中的沙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沙县区博物馆三楼展厅隆重开展。

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和145件实物展品,生动再现了沙县作为福建抗战重要据点,在兵役动员、军事训练、文教传承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沙县人民与内迁志士共赴国难、奋勇抗争的伟大精神。

1938年春,面对日军对福建沿海的封锁,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所属机构大规模内迁。沙县因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成为战时重要的后方枢纽。自1937年起,省军械所、军管区司令部、医学院、多所省立中学及图书馆等军政、文教单位陆续迁入,使沙县由普通县城跃升为抗战时期的战略与文化中心,人口骤增逾万,住满城区、城郊以及琅口、夏茂、洋溪等乡村的所有会馆、祠堂、庙宇及部分民居。沙县由一个不知名的闽西北山城一跃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文化城。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10月17日,开展首日接待参观者1000余人次。(沙县记者站 吴 伟)

三元:童心向党志飞扬

本报讯 9月1日,三元区建设小学开展了以“抗战精神永传承,童心向党志飞扬”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黑板报创作活动。该校邓栩颖老师带领5名学生精心设计、共同绘制黑板报,用生动的笔触和饱满的热情,展现了师生对历史的缅怀与对祖国的热爱。这仅仅是三元区教育系统围绕该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中的一幕。

此次系列纪念活动在三元区掀起了红色教育热潮。全区教育系统通过“唱、画、写、宣”等多元形式,让抗战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建设小学六年级四班学生黄语芯参与黑板报创作后深有感触:“我收集了许多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深受触动。先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国家,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小学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全区37所中小学校开展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班级黑板报”专题宣传活动;“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集中性活动通过大合唱、表演唱等形式歌颂党与祖国,录制的12首歌曲在省、市文明网“童声里的中国”专栏刊播,让红色歌声响彻校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手抄报”比赛和“强国有我”征文比赛也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目前共收到各校择优选送的49幅手抄报作品和59篇原创征文。

(三元记者站 陈诗宇)

将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本报讯 8月29日,国网将乐县供电公司组织党员干部及团员青年代表,走进95岁抗战老兵迟宗敬家中,开展“传承革命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聆听革命故事并送上关怀。

在将乐县古镛镇龙池社区的小院里,回忆起抗战时光,迟宗敬声音洪亮、目光坚定:“日军炮弹炸垮家园、伤害百姓,我们必须拼命反抗,信念只有保家卫国!”他还提及战友们在极端环境下坚守阵地的事迹,让在场青年员工深受震撼。

此外,迟老还讲述了1958年到将乐工作的经历,对比当年多地未通电的情况,感慨如今灯火通明、用电稳定,供电服务愈发优质便捷。

活动现场,供电公司为迟老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青年员工还义务检修其家中用电线路,排查安全隐患。

“抗战老兵精神是宝贵财富,我们要以活动为契机,融合红色教育与企业文化。”公司党委书记丁剑平表示,公司正推动“双网融合”,联合龙池社区建立常态化慰问机制,通过“听故事、办实事、传精神”模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弘扬爱国主义注入电力力量。

(将乐记者站 张明华 黎 萍 通讯员 吴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