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警惕诈骗套路多 诈骗分子盯上中小学生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沙县记者站 薛辰怡

观看反诈视频、讲解暑期未成年人涉诈案例、点出涉诈风险情形……8月28日,走进沙县区第五中学,沙县区政府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协调机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讲台上对新入学的同学们进行反诈宣传,提醒未成年的孩子们防范诈骗。

在刚过去的暑假里,孩子们利用休息时间玩游戏、刷视频放松身心,然而针对未成年人的陷阱也随之而来,诈骗分子看准这个时机伪装成游戏好友,博取孩子们的信任,达到诈骗的目的。近几个月,沙县区警方就侦办了5起与游戏相关的涉未成年人诈骗案件。

7月29日,家住沙县区的小学生晨晨(化名)在刷快手时,收到有人私信称要购买其游戏昵称,便在对方的引导下使用家长的手机注册“钉钉”APP并发起会议进行屏幕共享。

在诈骗分子的要求下,晨晨按照对方要求依次点开了微信、京东、拼多多、支付宝等多个APP,通过短信验证修改了家长的微信支付密码。随后,对方提供了手机号让晨晨注册京东账户,先后购买了鼠标、键盘等商品,并使用晨晨家长的微信支付,最终共计损失3752元。

“未成年人心思单纯极易被骗,而寒暑假和小长假正是诈骗分子针对少年儿童诈骗的高发时间段。”沙县区反诈机制办专职副主任郭舍卫介绍。

未成年人易被骗的网络平台包括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网络社交短视频平台在内。这些平台可以看视频,又可以发视频,还可以聊天和购物,深得中小学生的喜爱。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孩子对游戏、明星等领域的喜爱,借机在这些平台上打着“免费领游戏装备、明星福利、购物、抽奖、领红包”的旗号,发布虚假消息进行引流,而后以“未成年人参与活动不合法”等理由胁迫孩子配合调查,引诱孩子开启视频,或下载屏幕共享软件,通过窃取父母银行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在孩子未察觉骗局的情况下转走钱财。

据了解,近期沙县区发生的这5起针对中小学生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此,沙县警方提醒家长和孩子们,凡是涉及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家长要留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银行卡,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对孩子使用的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经常性检查,重点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家长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宣传教育,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孩子们也要注意,未经许可不私自拿取家长手机,在网络购物和游戏装备交易时,均不得脱离平台,(与对方)建立私下联系,更不得直接向对方转账,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购物平台或游戏平台时,遇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或者自称警察等单位、组织要求配合调查排除嫌疑的,均是诈骗,要立即向家长反映,并拨打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