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记者站 吴 伟 许 琰 文/图
争取各级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9所幸福院、3所长者食堂改造升级;盘活生态林、天然林等闲置资源3186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32万元;官昌库区风情文旅康养项目年接待游客1500余人次,承接教育培训110批次2600人次……
山区乡镇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分散,如何实现发展突破?
近年来,沙县区大洛镇创新提出“借梯上楼、借智破局”发展理念,以改革为引领,以资源为依托,巧做“借”字文章。通过用活政策资金、盘活生态资源、激活文旅潜力,闯出了一条山区乡镇特色发展之路。
善“借”政策
筑巢引凤兴产业
八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位于沙县区大洛镇大洛村的杰松智能集成式全自动化洗涤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围着几台崭新的全自动洗涤设备做最后调试。
“咱们争取让设备在九月底‘上岗’!”项目负责人鲍信杰说。这位从大洛镇走出去的企业家,如今带着3000万元回到家乡投资。
据了解,该项目规划用地10亩,建设厂房2幢,仓库1幢等,购置全自动洗涤烘干设备、干洗设备等7台套等,辐射全市酒店、民宿、青旅等布草清洗领域,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说起回乡创业的缘由,鲍信杰有自己的考量:“之前厂房在城关,发展受限,随着业务越来越多,感觉就像‘小脚穿大鞋’。”
机遇在大洛镇的积极争取中逐渐清晰。
“大洛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每年能争取一笔专项资金,我们利用这笔钱,结合集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盘活闲置破败的原福利造纸厂,并进行提升改造,添置处理池等环保设施,以‘村建企用’的方式租赁给企业,让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大洛镇党委书记罗光炎介绍。
厂房有了,大洛镇党委政府多次主动上门,贴心的服务让鲍信杰决定把工厂迁回家乡。“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两个月,各种审批环节一路‘绿灯’,连消防验收都有镇里专人陪着跑。”他指着崭新的钢结构厂房,竖起大拇指说,“这效率,实在高!”
大洛村党支部书记李荣镛则算起了“民生账”:出租后每年稳收17万元租金,每五年还能涨5%。“这些钱我们都用在刀刃上——硬化毛竹山道路、改造幸福院等。”
“借梯上楼”打开了小乡镇的新局面。近年来,大洛镇还利用省上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的补助资金540万元,飞地在城区购置厂房,预计每年有30万元的租金收入,共惠及9个村。
巧“借”青山
林下生金惠民生
8月25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大洛镇官昌水库昌荣山场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村民钟全星背着竹篓,熟练地将有机肥撒在新栽种的枫香树苗根部,“这些树苗可是咱们村的‘绿色银行’,得精心管护。”
这片生态林,正在书写一个“点绿成金”的故事。今年,昌荣村与三明市沙县区森林资源收储管理有限公司按照“三改三创”中的协议,将生态林采伐基地的经营权以林地租赁方式流转给收储公司,让沉睡的青山焕发新生。
“村里年轻人都出去做小吃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守着绿水青山却使不上劲。”昌荣村党支部书记卓佳榘站在林间空地上说,“现在专业公司来运营,我们既省心又增收。”
“我们公司负责造林和抚育经营管理,每年支付昌荣村林地使用租金15元每亩作为保底收益,以后林木采伐收益我们和村里还会按八二比例分成。”沙县区森林资源收储管理有限公司经理茅隆森掰着手指算账,“昌荣村不用投一分钱,坐着就能分享生态红利。”
昌荣村这笔“绿色账本”越算越明白:乐龄学堂添了新教具,村道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老人们逢人就夸“林子养人”。
此次“三改三创”,官昌村、昌荣村与森林资源收储公司的合作面积共有700多亩,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同时,大洛镇还结合生态景观林建设的目标,以“枫彩大洛”为主题打造“湖山相映、层林尽染”的多彩森林,打造集森林康养、出行观光、自然研学等沉浸式体验。
妙“借”乡韵
文旅融合焕生机
8月24日正值周末,在昌荣村修缮一新的畲家古厝,墙上绘制的畲族图腾、民间信俗、传统服饰等图案栩栩如生,游客们正在体验畲乡风情。
这座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400平方米的传统建筑,如今已成为畲族文化展示馆。“去年我们给老宅‘梳妆打扮’了一番,不仅修旧如旧,还改造了特色路灯、建设了畲族风情体验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卓佳榘介绍。
昌荣村是沙县区唯一的畲族村,大洛镇通过深挖畲族文化、库区文化,实施畲族风情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项目。“我们积极规划建设水库钓鱼平台、太空舱等基础设施,整合官昌水库、湖畔民宿、畲村古厝等旅游资源串点成链,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罗光炎说。
官昌水库,这座修建50多年的水库不仅是大洛的地标,更蕴藏着宝贵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财富。
近年来,大洛镇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官昌、昌荣、高坑洋等6个库区村资源,建立联村公司,打造库区跨村联建振兴发展示范片:在水下,通过推行“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生态养殖模式,目前依托联村党委养殖各类鱼种20万尾,预计明年可上市;在水面,投资达1.7亿元的官昌水库40MW水面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水边,借助省级森林乡镇奖励金和“三改三创”契机,在水库周边种植枫香、水杉等景观树种8万株。
“通过这‘三线作战’,我们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绘制好官昌水库这幅‘山水画’。”罗光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