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明这片红色沃土是中央苏区核心区,红一方面军各主力军团及红12军、21军、22军等劲旅曾在此转战休整、浴血奋战。作为中央苏区的“东方门户”,三明不仅是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枢纽,更成为红军开展大规模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至今留存的1113版1984条红军标语中,抗日救亡主题占比达38%。
三明地区的红军标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形式,承载着党的抗战策略、政策以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内容,成为动员群众、凝聚民心的重要工具。它生动地记载了党逐步突破“左”倾关门主义束缚,开始探索“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的路径:从“反蒋抗日”的单向批判,转向以“民族大义”争取抗日力量,为1935年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提供了鲜活的基层实践依据。
一、对国民党军队:从“唤醒”到“联合”的统战尝试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铁蹄踏破东北、逼近华北,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国内阶级矛盾与民族危机交织。三明红军标语体现以“民族觉醒—阶级唤醒—反内战呼吁” 三层策略,推动国民党军队从“剿共工具”向“抗日力量” 转变的主张。
以民族危亡戳中情感软肋,是标语的首要切入点。永安市洪田镇水西村某民房墙上的标语“北方的白军弟兄日本飞机正在轰炸你们的村庄田地和房屋马上开回北方打日本”,直白勾勒出家破人亡的惨状;马洪村逢源堂的标语“白军士兵日本帝国主义杀到你们家乡时你就永远家破人亡快快回头打日本帝国主义去!”更是直接关联士兵对亲人与故土的牵挂。同一地区作求堂的系列标语更细化侵略场景:“日本兵正在奸淫你们的老婆妈妈姐妹们”“正在屠杀你们的父母兄弟亲戚朋友”,用残酷画面强化士兵对侵略者的仇恨,让他们清醒认知:继续内战,只会让家乡沦为焦土。
同时,标语直指国民党政策的卖国本质。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标语:“蒋介石命令言抗日者杀无赦,这是国民党卖国的铁证!”一针见血揭露“攘外必先安内”的真实目的。宁化县石壁镇标语“国民党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帝国主义”,则以事实戳破谎言,推动士兵反思:为独裁政府卖命打内战,实则助纣为虐。
以阶级认同瓦解对立根基,是标语的核心策略。永安市小陶镇牛益村敦厚堂的标语“白军士兵是工农出生(应为‘身’)”,水东村慎德堂的标语“白军兄弟们你都是工农出身不要拿枪来打工农”,直接点破士兵与红军同属受压迫阶级的本质。更具代表性的是小陶镇树荆堂的《欢送白军歌》标语,歌词清晰划分阵营:“富人阶级国民党!穷人阶级工农兵!”让士兵明白:拿枪打红军,是替剥削者自相残杀。
这种阶级唤醒始终与民族危机结合。小陶镇树荆堂的标语“白军士兵不要来屠杀自己的弟兄!回头打帝国主义去!”让白军士兵意识到:无论从阶级利益还是民族大义出发,抗日都是唯一正途。
以反内战呼吁明确行动方向,是标语的最终落脚点。在民族觉醒与阶级认同基础上,标语进一步发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呼吁。永安市洪田镇水西村的标语“白军弟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反对国民党军阀的政权”,突破阶级话语局限,以民族大义号召搁置内部矛盾。清流县长校镇留坑村的标语“穷人不打穷人,士兵不打士兵”,则构建“士兵联合”的心理基础。
更重要的是,这些呼吁并非空泛口号。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一致去抗日反帝!”“要求北上抗日,立即停止进攻苏区”等标语,明确提出“停止进攻苏区”“联合对日作战”的具体路径,与1933年中共中央“愿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抗日协定”的主张形成呼应,标志着党对国民党军队的策略已从“彻底消灭”转向“争取改造”。
二、对地方武装:“分化争取”中的统战灵活性
大刀会、民团等地方武装既有压迫工农的反动性,又有抵御外侮的潜在可能。红军标语以区别对待、争取下层的策略,将其纳入抗日力量体系,尽显统一战线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的特征。
对“被裹挟者”的争取是标语重点。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陈家大院的标语“欢迎当大刀会的工农回家来耕田!”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光裕堂的标语“只杀大刀会师傅不杀大刀会的会员!——红军(乙)9宣”,清晰将“工农出身的成员”与“豪绅操纵的头目” 区分,给出“回家耕田”的明确出路。明溪县城关乡罗翠村的标语“欢迎被欺骗加入大刀会童子兵的工农回家种田”,永安市洪田镇留山村的标语“欢迎被迫加入大刀会民团的工农群众回家耕田营业”,更强调成员“被欺骗”“被迫”的被动性,消解其对抗心理。
“大刀会弟兄你们要得到真正解放只有在共产党与苏维埃领导之下杀死压迫你们的师傅回头革命”,明溪县城关乡罗翠村、沙县区湖源乡圳头村的这条标语,更直接指明出路。这种策略成效显著:1934年永安洪田镇近200名大刀会成员响应号召,参加红军,部分人后来成为当地抗日自卫队骨干。
对地方武装的“抗日联合”倡议,则体现策略升级。沙县区湖源乡圳头村瑞庆堂的标语“欢迎大刀会弟兄与红军联合起来消灭国民党军阀,欢迎大刀会”,明溪县城关乡罗翠村的标语“欢迎大刀会弟兄与红军联合起来打帝国主义去。——(亚)宣”,突破阶级对立思维,以共同反蒋为纽带提出合作可能。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吴地村的标语“欢迎刀团匪弟兄拖枪过来当红军!”“欢迎团丁拖枪过来当红军——红军宣”,更将“联合”升级为“改编”,为地方武装融入抗日正规军提供路径。这种逻辑与1935年“八一宣言”中“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都应当停止内战”的主张高度契合,是统一战线“包容多样性”的早期实践。
三、对民众:“利益联结” 筑牢统战根基
民众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基。三明红军标语通过“抗日与民生结合”的叙事,将抽象民族大义转化为具体生存利益,推动民众从被动观望转向主动参与。
以民生改善激发革命热情,是党发动群众的核心方法。红军标语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核心,直指民众最迫切的需求——通过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从根本上改善生活;通过建立苏维埃政权,赋予农民政治权利。
土地革命与抗日救国紧密绑定。“全国抗日的工人农民士兵团结起来实行对日作战!”“工农群众起来配合红军保卫福建领土而战!”等标语,让农民认识到:保卫分得的土地,就是保卫家乡;参与抗日,就是守护自身利益。地域情感的融入,更降低了动员阻力,让抗日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
以对比叙事强化政党认同,让民众看清谁真正代表工农利益。沙县区湖源乡圳头村双凤堂的标语“国民党帮助豪绅地主收租收税,共产党帮助农民夺回田地”“白军官长打士兵 红军指挥员不准打兵!”“国民党压迫士兵,共产党解放士兵!”通过国共政策的鲜明对比,直观展现两党的本质差异。三明不少地方的标语“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更将抗日胜利与苏维埃政权绑定,为民众提供具体的未来愿景。
这种“利益+愿景”的双重动员,让三明成为中央苏区扩红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仅宁化县,就有13700多人参加红军,为抗日武装储备了宝贵力量。
四、对帝国主义:“揭露批判” 凝聚反法西斯共识
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首先要明确共同敌人。三明红军标语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与国民党的妥协政策,为统一战线塑造反法西斯的思想内核,体现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的战略判断。
揭露日本侵略的步步紧逼,是标语的重要内容。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的标语“打倒占领满洲、华北,进攻福建的日本帝国主义”,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串联,让民众看清侵略的连贯性。沙县区湖源乡圳头村双凤堂的标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热河华北!”及三明多地的标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福建!”以具体地域名称强化“亡国危机”的真实感,消解侵略离自己遥远的麻痹心理。
批判国民党卖国政策,推动民众认识到团结抗日才能救国。永安市燕东街道忠义社区福音堂、宁化县石壁镇等地的标语“国民党说他抗日反帝为什么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尖锐反问戳破“攘外必先安内”的虚伪性。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的“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红共支”、水西村存德堂的“白军弟兄们反对国民党出卖华北自动北上和日本作战”等标语,直接谴责妥协行径。
这些批判与1936年《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中“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的主张形成呼应,为逼蒋抗日提供了坚实舆论支撑,也让反法西斯成为全民族的共识。
三明红军标语中的统一战线思想,虽带阶级斗争烙印,却已清晰展现“民族利益至上”的战略转向。从对国民党军队的“阶级唤醒”,到对地方武装的“分化联合”,再到对民众的 “利益联结”,一套“分层动员、逐步拓展”的统战逻辑已然形成。这是党早期统战智慧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