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北纬26°,这里有把金“药”匙

日期:08-30
字号:
版面: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曾凤清 陈 睿 将乐记者站 邹观长 阴志毅

郭志鹏会客桌上的陈设很特别,一株多年生多花黄精根茎摆在案头,客人们一来往往先把目光聚焦在它身上。

“通常情况下,从多花黄精的根茎节数可以大致判断出它的生长年份……”话匣子顺着这株多花黄精根茎,自然而然地打开。

2025年是郭志鹏到将乐县种植多花黄精的第九个年头,在他创办的福建盘古制药集团带动下,全县多花黄精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1600亩左右,并且还在增加。

在这座地处北纬26°的深呼吸小城里,以多花黄精为代表的林下中草药种植,正成为一把带动林农致富的金钥匙。

灵山秀水有良药

北纬26°,这在地球经纬线路中,是一条具有特殊地理意义的纬线,因为它处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过渡性纬度带。

将乐,乃至整个三明,基本都在这条纬度线上。森林覆盖率达77.12%的三明,拥有天然药用植物资源1713种。郭志鹏看中将乐的,正是自然孕育的青山绿水,为野生药材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中药材种植是中药研制、生产开发的源头,被视为中药制剂生产的“第一车间”。2016年,在福建各地寻找多花黄精原材料产区的郭志鹏,终于在将乐的大山里找到了中意的“车间”。

“看,我们这片山林就在北纬26°多花黄精原生产区内。”郭志鹏指着眼前的一片山林说,“这里的多花黄精,长在山林下,喝着山泉水,照着散射光,品质特别好。”

这是一片位于将乐县高唐镇的山场。其中有725亩林地,对应着盘古制药取得的三明市首本林下空间经营权证。利用这片林下空间,盘古制药开始尝试模仿野生环境种植多花黄精。

八月的山林,微风轻拂着山岗,阳光被树木遮蔽,村民在山间种植多花黄精。

“这东西我们将乐的山上多得很。”

“小时候家里揭不开锅时,人们会上山挖回去当饭吃。”

一群人一边干活,一边攀谈。

旁边一个大姐快人快语:“不好吃,不好吃,不到实在没饭吃,可没人愿意吃这个。”

“那是以前大家不懂怎么吃,以为像地瓜、土豆一样,蒸一蒸就端上来填肚子。”另一位大姐接话道,“那时候只觉得吃起来又麻又涩的,谁知道这东西竟然是个宝!”

“多花黄精可是被称作‘仙人余粮’的宝贝。”郭志鹏在一旁听了不禁笑起来,“《本草纲目》里面就有记载入药了。”只是,这味药材的加工炮制大有讲究,得经历“九蒸九晒”,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并获得更佳的口感风味。

在他看来,将乐山间的野生多花黄精,根茎粗壮饱满,多糖、皂苷等活性成分含量远超其他地区,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上佳道地药材。

林下种药守良心

提到做药,郭志鹏不止一次提到“良心”一词。

“好药就是好医生手上的‘武器’。”郭志鹏的比喻简单明了。幼年的一次意外,让郭志鹏的身体遭受了至今难以消弭的伤害。也正因如此,中药味儿飘荡在他的整个童年阶段。这段经历,让他从小就对中医中药有着与众不同的亲近感。

大学毕业后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郭志鹏,在鱼龙混杂的医药市场中意识到,如果市场过度追求速度和产量,难免会用一些急于求成的做法,一旦如此,就很难不影响药材性能。而品质不过关的药材如果流入市场,相当于制造了一批“哑火”的武器。

盘古,这两个字里饱含着创办者希望让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尊重中医药的初衷。

通往种植基地的路上,山泉蜿蜒向前,汩汩流淌,间或能够看到野生竹荪顶着白伞散落在路边的草丛间。山脚下,金溪似碧玉、似玉带,时刻提醒着人们“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同行的将乐县林业产权中心主任曹金亮,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路上介绍着路旁的“宝贝”,知名的、不知名的中药材,是当地人代际相传的中药知识。基地经营多年,这片山林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这么好的自然禀赋,不仅要用好,更要保护好。“药材好,药才好。”于是,盘古制药落地将乐以来,一直不急不缓地走着一条看起来有点慢的“笨路子”。

坚持“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研究团队深入山林采挖野生黄精,在种植基地科学选育出多糖含量高的优质种苗,坚持不砍一棵树,不施一滴化肥,所有病虫害问题用生物防治技术解决。公司还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空气质量,让现代科技与传统种植经验深度融合,确保黄精在最接近自然的环境中生长。

依托三明市明八味产业研究院,盘古制药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突破多花黄精组培快繁技术瓶颈,种苗发芽率达70%-80%,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种源保障。同时,通过与下游药企共建“道地药材溯源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每一批次黄精的生长周期、加工工艺和检测数据,实现药材“从山头到药房”的安全追溯。

在种植基地,只有生长周期达4年以上的黄精才能被采收入药。“种植周期短,黄精多糖含量不足,药效将大打折扣。”郭志鹏说,良心种药是必不可少的第一道防线。

守正创新传良方

“我们沿用黄酒蒸制等传统制法,能增强黄精补脾益肾的作用,使道地药材更好发挥药效,这是古人智慧,也是我们坚守传统工艺的初心。”在郭志鹏看来,制药环节是把握中药品质的另一个重要端口。

在黄精的加工炮制环节,盘古制药采用建昌帮“九蒸九晒”的黄精炮制技艺,借助现代科技嵌入生产流程。

2023年,黄精科技产业园在将乐落地。产业园与同仁堂、九州通、国宏药业等国内大型中药饮片企业建立产地供应合作,投资7000万元打造趁鲜车间,6小时内即可完成新鲜黄精的清洗、切片等初加工,每年有2000吨黄精制品发往全国,年产值可达1.5亿元。

让经方传承下去,好的药性是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守正创新,让传统中医药能够更加贴合现代生活的需求,成为盘古制药在传承之余的另一个努力方向。

在盘古制药的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们眼前一亮:即食黄精片、便捷黄精茶,还有黄精党参汤、茉莉黄精、桂圆黄精……在黄精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的评选中,盘古制药获得了“十佳风味”黄精产品大奖。

“这剂‘良方’,不仅是中医传承之方,更是推动农民增收、共同富裕之法。”曹金亮说。

目前,盘古已经在白莲镇、水南镇、南口镇、万全乡、高唐镇种植黄精1600多亩。未来三年,还将继续打造200至500亩不等的种植示范基地,预计种植总面积可达5000亩。

与此同时,公司还启动“陪伴式服务模式”,将培育的黄精种苗分发给周边农户,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将乐县积极打造“政府+村集体+国有林场+企业”合资联营模式,打造集种植、加工、文旅于一体的林下黄精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租金+股金+酬金”三金共富机制,村集体以土地流转获租金,并以项目资金入股,村民则参与种植管护获酬金,盘活林下空间经营资源,实现多方利益共享。

目前,三明全市种植多花黄精面积已超万亩,并被中国中药协会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评审认定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围绕中药材资源利用,以盘古为代表的一批中药健康产品企业,正合力推动着三明市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提质增效。

清风慢拂,阳光细碎地洒在刚种下的多花黄精上,嫩苗轻轻摇曳,如同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在林下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