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丹宇 通讯员 陈美玲 文/图
烤串摊位上,火苗时而串起,滋滋作响间油脂滴落,焦香的肉味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煎饼果子摊前,摊主手法娴熟地将面糊均匀地晕开在铁板上形成一个圆、磕入鸡蛋、卷入油条、火腿肠、刷酱、铺上薄脆和生菜等,片刻工夫一份热气腾腾的美味便递到顾客手中……8月24日晚,永安市燕南街道诚上广场夜市和荣康路大排档渐渐升腾起的烟火气,各类美食散发着诱人香气,摊主们热情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引得路过的市民和游客纷纷驻足品尝。
“以前摆摊像打游击,城管一来就得收拾东西跑路。”在诚上广场经营福鼎肉片多年的陈师傅一边麻利地往碗里撒着葱花,一边笑着说。如今,燕南街道不仅为他们划定了专属经营区域,还引入城投集团嘉禾物业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从摊位卫生到经营秩序都有了保障。“现在每天能多卖几十上百份,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能安心赚钱了!”
夜市的红火,让摊主们尝到了甜头,也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市民宁女士手里端着四果汤,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这些地摊美食价格实惠,味道正宗,既能吃到地道的本地小吃,又能和朋友聊聊天,感觉特别放松。”
这缕烟火气的背后,是永安市燕南街道“闲置地块+地摊经济”模式的创新实践。近年来,燕南街道盘活诚上广场、荣康路等闲置空间,规划出130个固定摊位与16个大排档点位,为创业者搭建起低门槛的增收平台。利用暑假在夜市售卖手工饰品的大学生余同学,正认真地为顾客包装商品:“摆摊不仅让我赚到了学费,还锻炼了沟通能力,这段经历特别宝贵。”这些摊位已为不少年轻人、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成为城市民生保障的暖心驿站。
数据见证着地摊经济的活力:夜市日均客流量达1300余人次,日均营业额超10万元,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更是人潮涌动,营业额随之大幅增长。“地摊经济不是城市管理的负担,而是城市经济的有益补充。”燕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规范引导,地摊经济既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更能丰富城市夜生活、提升城市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