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永葆革命的薪火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6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知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央视一套等平台热播,该剧全景式展现1927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从创建到长征胜利的峥嵘岁月,以生动的影像艺术谱写了我党革命武装从绝境走向胜利的壮丽篇章。

在电视剧《浴血荣光》的主题叙事呈现中,我们看到了众多的激烈的战争场面,领略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志士的英勇与智慧。但是,有那么一些温暖的画面,展现出来的是救护报童、鼓励婚育、抚养婴儿等场景,似乎游离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主题,与《浴血荣光》的这个片名关联显得不够紧密。

其实不然!往深处考量,这些场景、画面,除了让人产生怜悯之心外,容易与观众产生诸多共情共鸣,与枪林弹雨的画面,与“浴血荣光”这一主题高度一致。在生死关头之时,革命者冒死抢救卖报的儿童;在大革命最为紧迫时刻也考虑下一代革命薪火的永续相传。有了新生的问世与少儿的成长,才能延续着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革命力量才能在战火中永生。

一个个小家的力量,方能积蓄出源源不断的革命洪流。第二集的画面从革命队伍深夜打着火把赶路开启,山路间,老裁缝林育才一路与大儿子林有田交流革命工作的同时,不忘有田与文英的婚事,催促他与三儿子林有家都抓紧把婚事办了。有田一心想着革命早日胜利,根本没心思顾着自己的婚事。但老者的远见,不仅有繁衍家族血脉的长者之虑,更有永葆革命薪火的使命担当。此时身为妇女干部的文英看着身边一个个革命同志相继倒在反动派的屠刀下,很是着急。她说,革命只有后继有人,才能和敌人血战到底!短短的对话,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纯朴闽西人民追随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们已将革命战斗到底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将家族血脉的传承融入了国家民族的革命事业。

《浴血荣光》以扎实细腻的故事演绎,汇聚了钢铁般的革命精神意志和柔光似水的凡人家庭温暖。

在剧中,观众看到了诸多战斗画面惊心动魄,仿佛将观众直接拽入那个战火纷飞、生死相搏的残酷年代。南昌起义的夜晚,城市被浓稠的黑暗包裹,唯有起义军眼中的坚毅光芒熠熠生辉。贺龙将军挥舞着大刀,带领着部队高呼着口号,向着城内冲去,刀光闪烁间,彰显着革命的无畏与壮烈。革命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诠释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与坚定信念。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三明儿女在长征途中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誓死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央主力红军实力和中国革命的精英,用青春热血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铸就了长征胜利的不朽丰碑。在三明,毛泽东眺望着风雪中一面面猎猎红旗、山路逶迤中雄赳赳的红军战士, 以“ 元旦”为题,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如梦令·元旦》。

在长达40集的电视剧里,战场的画面、战争的场景必不可少。艺术创作需要刚柔并济,若是一味追求战争场面,观众就会审美疲劳。如何讲好革命故事?其要义之一就是把故事娓娓道来,让观众的情绪随剧情起舞,沉浸于感人的故事当中。通过讲好故事,让观众愿意为鲜活的人物、滚烫的情感买单,保护好观众喜欢的温度,才能赢得观众的真心;记录好、描绘好真实的生活质感,文艺作品才能有温度。

毛泽东的温馨家庭画面在剧里也得到合理的呈现,多处留下了杨开慧含辛茹苦地哺育着孩子的场景。尤其是在紧张而又繁忙的革命间隙,毛泽东摇着拨浪鼓,动情地望摇篮里的孩子,逗得孩子咿咿呀呀地欢叫着,父子相视,温情满屏!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一段深情地对视着后,拉着手,步出外屋,让杨开慧品尝着刚刚从家外带回的臭干子。这段画面时长数分钟,尽显浓浓的夫妻、父子、母子相聚的柔软时光。

这样的情景,在革命最为艰难时段,对于毛泽东来说,多么难能可贵,他的话语间、表情里,写着对母子的亏欠。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多少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革命者像毛泽东一样舍下小家,奔赴革命战场。

在革命战争时期,要保存好我们革命的有生力量,不断壮大革命队伍;更要让革命精神永续传承,鼓舞着革命志士们为了革命理想前赴后继。剧中讲述了张锦辉唱山歌要求革命的故事,张锦辉是革命者张鼎丞的堂妹,她父母和弟弟都被白匪杀害,成了孤儿。张锦辉的歌声让周恩来听得入神,在周恩来的鼓励、感召下,她成了游击队宣传员,被当地群众称为“红色小歌仙”。在为群众唱革命山歌时,被国民党保安团逮捕。四天后,15岁的张锦辉为中国革命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张锦辉被评为“中国十大少年英雄”。从老裁缝林育才送儿闹革命,到少年英雄张锦辉英勇就义,让观众们深切感悟到了革命信念深入全民、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如炬的信仰,深深地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展现出革命精神的深厚根基。

革命年代,先辈们用血肉之躯守护着革命的火种,让信仰的火苗冲过顺境、逆境、绝境,绵延不绝。光荣牺牲的革命战士已化作成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在战争里艰难保存下来的火种,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延续着永生的力量,接力棒从革命年代步入火热的新中国建设,一步步走向今天的辉煌成就。

在新时代的建设征程上,我们要时时回望来时路,不忘初心,接受伟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以点点星火汇聚的燎原之力,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共同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注入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文联文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