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马拉松“直通”背后 谨防诈骗陷阱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 琦

近期,不少马拉松赛事开启报名。然而,一些打着“马拉松”幌子的新骗局值得警惕。一些不法分子盯上这一赚钱“商机”,或在社交平台虚构参赛资格“直通”名额,或在“跑圈”群聊中兜售“体验测试”项目,更有人编造名目实施电信诈骗。(8月14日《新华网》)

马拉松,作为一项象征坚韧与毅力的运动,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全民健身领域的热门项目。然而,随着赛事的持续火爆,一些不法分子也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以马拉松赛事为幌子,精心编织起一张张诈骗大网,致使不少跑步爱好者在追求健康与挑战的道路上,不慎落入陷阱。

马拉松赛事报名竞争向来激烈,热门赛事的名额更是“一票难求”。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种供需失衡的状况,虚构“内部名额”“赞助商名额”等噱头,诱骗那些急于参赛的跑友转账付款。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充分揭示了诈骗分子的狡猾与贪婪。他们巧妙利用人们对马拉松赛事的热爱以及对“直通”名额的渴望,精心设计骗局,令人防不胜防。

“跑圈”本是马拉松爱好者聚集交流的社交圈子,是大家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温馨家园,如今却成了不法分子行骗的“温床”。部分犯罪分子长期混迹于跑圈,凭借自己在圈内积累的一定名气,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圈内成员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这种“圈子”作案模式,不仅扩大了诈骗的影响范围,更增加了受害者的维权难度。因为在相对封闭的跑圈里,信息不透明,信任被滥用,这无疑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除了虚构名额、利用“圈子”信任行骗外,诈骗分子的手段还花样百出。他们仿冒官方报名网站、发送虚假短信、诱导点击恶意链接等,以此窃取个人信息,盗刷账户资金。这些手段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隐蔽性极强,受害者往往难以察觉。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诈骗分子通过不断更换昵称、账号等方式,持续行骗,进一步加大了打击难度。

面对马拉松诈骗呈现出的新趋势,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形成强大的反诈合力。首先,执法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诈骗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加强跨地域合作,全面核实可能存在的其他被害人情况,形成全方位的打击态势。其次,赛事主办方应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风险提示,严格审核活动资格,确保赛事参与的公开、透明。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信息,联合抵制不法中介,彻底扫清行业“灰产”。此外,跑友自身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对于非官方渠道提供的“内部名额”等说法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易转账付款。一旦遭遇诈骗,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警或向赛事组委会举报。

马拉松是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舞台,绝不能成为诈骗分子的“敛财之地”。唯有执法机关、赛事主办方和跑友携手共进、多管齐下,才能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让马拉松赛事回归纯粹与美好,让每一位跑友都能在赛道上尽情奔跑,畅享运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