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玉田新风尚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年人在练习经络健身操。

村里党员干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受访者供图)

●大田记者站 罗珍华 实习生 郑梓萌 吴思苡

每天一大早,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文化活动室就很热闹。81岁的林秀娥带着10多位老邻居,跟着音乐练经络健身操,一招一式满是活力。“活动活动,身体硬朗,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她笑着说。

家住活动室附近的范爷爷,每天都要到活动室转一转,和老伙计们楚河汉界间对弈几局,累了就去农家书屋翻书看报,周末还带上读小学的孙子,“这里书多,祖孙俩各看各的,舒坦!”

为了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精神生活富起来,玉田村不断完善文化“家当”,相继建成2个村级文化广场、2个文化活动室、2个农家书屋。这些文化场所成了村民们“充电”“欢聚”的好去处。而国家级抗战遗址“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更是村里浸润文明、厚植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我们村位于县城的南大门,生态宜居的环境马虎不得,村里把人居环境整治当成日常事来做。”7月28日,玉田村党支部书记范先右刚忙完一场入户沟通。富山新村有居民在门前养了5只小鸡,范先右与村干部上门耐心劝说,建议户主把小鸡送到老家圈养,避免影响街巷环境。

为让家园更宜居,这几年,玉田村投入30多万元开展居住环境改善工程,铺设了2公里污水管网和3公里公路,16个垃圾收集点方便了投放,2辆清运车及时拉走杂物,35个分类垃圾桶分散排布在路边。

范先右介绍,村里划了8个片区,每个片区都有专人当片长,每次入户宣传政策时,都会引导村民、居民和商户做好“门前三包”。村里党员们带头行动,到内河清垃圾、去街巷扫卫生,“清沟扫地摆整齐”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

“在我眼里,公婆和爸妈一样。”玉田村村民林晓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多年来她孝顺公婆,这几年,公婆生病,她更是用心照顾。去年,婆婆因病过世。婆婆过世前,患糖尿病等慢性病,她带着老人跑遍周边诊所,还到永安等地求医。

如今,80岁的公公常年卧病在床,吃喝拉撒全靠林晓红和丈夫照料。为了更好地照顾公公,她自学护理知识,悉心为其擦身子、换纸尿裤等。公公牙齿不好,一日三餐,她就变着法做面条、熬冬瓜排骨汤等。

林晓红言传身教,儿女从小跟着学,有好吃的先给长辈,嘴巴也甜。22岁的儿子常对她说:“妈,等你老了,我也这样照顾你。”邻居们见了,总忍不住夸赞:“老范家真是好福气,娶了这么个好媳妇!”

在玉田村,像林晓红这样的文明榜样还很多。92岁的范开梦老人,一家四代同堂,7个儿子和睦相处,一大家子从没红过脸。如今老人精神矍铄,看着满堂儿孙,眼里满是欣慰,他们家还被评上村里的“文明家庭”。

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玉田村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文明风尚。

“我们还成立玉田村志愿服务队,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帮衬困难邻居。”范先右说。

红色历史的滋养浸润人心,爱国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玉田村的文明底色在岁月沉淀中愈发厚重。

“暑假至今,志愿者讲解员已为前来参观抗战遗址的游客讲解数十次,弘扬了抗战精神。”如今,村民范建洪成为“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讲解团的一名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