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慰
前几天,《三明日报》以《志愿红吹开山村文明花》为题,报道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开展志愿服务,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和产业蓬勃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之歌。当前,三明市不少农村志愿服务者弘扬志愿精神,关怀和呵护着农村中的一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病残人员等弱势群体,温暖、激励着每个人。
志愿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队伍,鼓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时代在变,志愿服务的内容在变,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永不过时。在乡村,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活跃在移风易俗、智慧助老、扶弱助残、应急救援、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在倾情奉献中彰显责任担当,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人生境界,成为农村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契合,是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送温暖、献爱心,在志愿服务的各项工作中,扬正气、树新风,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志愿服务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息息相关,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传递党的关怀、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乡村振兴。在农村广袤大地上,广大志愿者以无数的微光汇聚了强大的时代暖流,涵养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彰显了精神文明的温度和高度,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志愿服务播撒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要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奉献社会创造条件,让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让志愿服务精神持续闪光。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文明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志愿服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