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记者站 吴振湖
“一根丝能做什么?”在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85后”企业家吴晓航给出答案:从68根细丝捻合的多孔超细旦锦纶弹力丝,到登上国际T台的运动成衣,纺丝、加弹、织造、染整、印花、成衣全环节,均能在园内完成。
作为福建铭璨集团、福建鑫森合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25年“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优秀建设者”吴晓航表示,从一根丝到一件衣,铭璨集团始终以打造垂直一体化生产能力为目标。
从“长乐系”到“尤溪链”,逆势布局成行业龙头
发源于长乐的鑫森合纤,在2013年同行扎堆抢地抢电时,选择“逆流”落户尤溪。这一决策源于三点关键优势:水电富余形成成本洼地,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山区县“一把手”挂帅的招商诚意,提供良好营商环境;两小时直达福州的区位,便于对接原料,快速联通长三角、珠三角。
十余年后,鑫森合纤年产能达15.5万吨,民用锦纶长丝产能居全国第五,斩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绿色工厂等十多项荣誉,成长为化纤行业龙头。
在企业实验室,96孔微流控喷丝板以纳米级精度加工纤维:熔融高分子经喷丝板挤出成96根单丝,68根捻合后万米仅重70克,却能承受成年人重量,再经加弹处理,便是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多孔超细旦锦纶弹力丝”。
作为全省首家实现民用锦纶66长丝量产的企业,鑫森合纤的锦纶66纱线凭细腻手感、耐疲劳性和自润性抢占高端市场,还能依下游需求客制化改良。通过熔融共混纺丝技术添加功能母粒,可生产抗菌除臭、凉爽、防晒、驱蚊、石墨烯机能等高端锦纶纱,这里也成为省内独有的“高性能锦纶丝中试基地”。目前,企业产品获GRS、OEKO-TEX100及ISO系列认证,深受李宁、安踏、特步、ZARA等品牌青睐。
打通“六道关”,创全球针织化纤一体化闭环
“过去锦纶丝出尤溪,面料和成衣还要转场广东、江苏,物流、包装、质检反复耗成本。”2023年,吴晓航决定建设六融工业,同步布局纺丝、加弹、织造、染整、印花、成衣六道工序。如今,铭璨集团下辖四家大型制造企业及上海创研中心,构建起从纺丝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与连贯研发体系,成为全球首家针织化纤类服装一体化企业集团。
吴晓航介绍,打通六道产业链后,生产流程大幅优化,包装、物流等成本显著降低。这一优势让企业在定价上更灵活,既能让利客户,也能提升自身利润,还实现了绿色生产。
垂直一体化模式还带来原料自主可控与柔性生产优势:既保障原材料品质稳定,又将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三分之一;面对成衣行业多品类、小批量订单趋势,六融工业能快速调整生产计划,精准完成客户需求。
目前,六融工业孵化器年产能400万件标准成衣,订单充足,现代化吊挂流水线高效运转;不远处,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的六融工业一期项目正加速建设,预计年内投产,30条自动吊挂流水线将实现年产1500万件标准成衣。
数智领航,重构纺织业“智造”基因
当成衣车间智能裁剪设备以0.3毫米精度裁剪布料,当锦纶66抗菌面料360°延展不变形,铭璨集团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以年轻姿态重构纺织基因。
数智生产不仅强化企业竞争力,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吴晓航团队自研ERP智慧物联数字化及自动化系统,搭载DeepSeek测算模型,客户订单进来后,系统5分钟内即可自动拆解纱线需求、机台排产、染料配方,给出最优解。
企业还推进国家级5G工厂建设,数字驱动的动态排产系统可满足客户集中批量研发采购需求,充分发挥柔性生产优势。同时,AI引擎研发系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耗材,能源友好型设备与数字化管理协同,践行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的环保承诺。
过去一年,铭璨集团积极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人才交流,鑫森合纤获评“福建省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吸引大批高校优秀毕业生加入。截至目前,集团累计获授权专利250余项,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起草20余项。
站在鑫森合纤二期顶层平台,尤溪群山如黛,纺丝车间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吴晓航抚摸着刚下线的锦纶66丝筒,语气平静却坚定:“过去我们卖的是吨位,现在我们卖的是时间、是效率、是绿色低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