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体验“碳福” “碳”寻“幸福”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5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纪长汉

最近,我读到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陈春彦教授领衔创作的《共享“碳福”:揭秘绿水青山里的“福”文化》,真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理念转化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与行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正在实践中被人民喜爱、认同,并深深扎根。

《共享“碳福”:揭秘绿水青山里的“福”文化》一书作为社会科学普及读本,角度新颖、文风朴实、通俗易懂,以生动文笔与文图并茂的形式,融合逻辑说理、问答互动、故事讲述、图片展示、数据佐证等多元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给福建百姓生产生活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娓娓道来,既有针对性,更具可读性。

初见此书,便觉眼前一亮:封面上,卡通形象“碳碳”与“福福”活泼灵动,瞬间拉近了读者与“生态文明”的距离;它们背倚的绿色“福”字,一笔一画间巧妙融入八闽大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风貌,既是福建生态文明的具象化表达,更藏着作者对生态文明的孜孜以求。

更引人入胜的是书名巧思。作为三明人,“绿水青山”早已融入我的日常——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是生活常态。作为宣传工作者,“福”文化也萦绕于心。而“碳”与“福”的碰撞,正是生态文明与“福”文化的生动交融。作者深谙读者心理,全书以一连串疑问层层递进:第一章“碳何以为福”,从“碳为何物”“福在何方”“碳福何求”三个维度,将“碳排放”“碳中和”等看似生涩的概念,与百姓幸福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创造性地构建起“碳福”新概念,令人茅塞顿开。随后,“闽何以先福”“碳福到谁家”“碳福咋实现”等问题逐一展开,最终以“碳燃福文化”收束,与序言“缘何说碳福”遥相呼应。后记《邂逅碳福》则延续了全文风趣幽默的风格,既回顾创作初心,又借“碳福”谐音“叹服”,向生态文明一线实践者致以敬意。

全书以“碳碳”“福福”两个小精灵的对话串联,以它们巡游八闽大地为线索,首次通过护林员、林农、茶农、艄工、网格员、村“两委”、“唤鸟人”、老师等不同群体的视角,展现福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的风采。书中将“双碳”政策、“福”文化、法律法规等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案例、生动故事与直观插图,真正做到了“大家写小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尤其让我欣喜的是,书中客观呈现了生态文明实践带给三明人民的“碳福”:“两山学堂”成为认识三明“碳福”的窗口,“林业碳票”中凝结的三明首创精神是“碳福”的生动注脚,紫云深处“唤鸟人”老杨则诉说着“碳福”与天人合一的传承。而作者赋予“碳福”的三层含义——福建省之“福”、“福”文化之“福”、生态文明建设之“福”,更让这份幸福有了丰富的内涵。

掩卷沉思,三明多年来的生态文明实践,不正是践行“碳福”的过程吗?或许,我们都需要更多地发现“碳福”、“碳”寻幸福。唯有发现,方能传承;唯有“碳”寻,才能“幸福”。不妨就从这本书开始,一同踏上这场“碳”寻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