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将“妈妈的味道”带出大山

日期:08-22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珍珠粉圆

郑庆杜(左)服役照

郑庆杜在制作珍珠粉圆

●大田记者站 林伯郊 文/图

8月20日,在大田县咯禾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郑庆杜将准备包装的珍珠粉圆成品反复揉捻,仔细检查干湿度情况。

郑庆杜是大田县华兴镇人,今年25岁。2017年他参军入伍,2019年退伍后返乡创业,2021年创办珍珠粉圆加工企业,并获评“2024年三明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单位”。

返乡创业 打通销售渠道

2017年,郑庆杜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郑庆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5944部队——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一员。

“军营就像一个大熔炉,不仅锻炼体魄,还塑造品格。”回想起在军营的两年时光,郑庆杜清晰记得,每天晨跑拉练、野外作战、枪械使用,各种训练来回切换,让他不断刷新体能极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了郑庆杜坚韧不拔的品格,认定的事就会咬牙坚持,努力实现。

两年后,郑庆杜退伍返乡创业。“父母从事珍珠粉圆生产销售20多年,这是我们大田人记忆中‘妈妈的味道’,我要创建品牌,让这个家乡特产走出大山。”郑庆杜从小帮着父母一起制作销售珍珠粉圆,但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产量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这些问题限制了市场拓展,产品只能卖给熟人和本地小商户。郑庆杜决定将产品规模化生产。

规模化生产需要市场作为支撑,珍珠粉圆的市场潜力如何?郑庆杜背着行囊,坐上班车,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市场调研,走遍三明、龙岩、赣州等地,探访200余家作坊、商超,寻找珍珠粉圆的受众群体。

“每到一个地方,我会先去农贸市场和商超,看看有没有售卖珍珠粉圆,再去看生产厂家。”经过半年调研,郑庆杜发现,珍珠粉圆有市场需求,但面临产业零散,缺少产品标准等问题。创业初期,郑庆杜决定先积累客户,打通销售渠道,再提升产能,做到规模化生产。

由于缺少销售经验,郑庆杜只能选择传统方式,拉着货物跑市场兜售。他买了一辆二手货车,每天凌晨4点从城区出发,载着珍珠粉圆、面条、香菇等农副产品到乡镇售卖,走遍沿街商户,晚上10点才回城。“大乡镇每周跑一次,小乡镇半个月跑一次,很多商户已经习惯找我进货,客户逐渐从零发展到300多家。”郑庆杜的辛苦渐渐有了回报。

改进流程 提升生产效率

有了稳定的客户后,郑庆杜开始着手改进珍珠粉圆生产工艺,让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稳定提升产能和质量。

传统方式生产珍珠粉圆,需要提前一天浸泡早稻米,用石磨将米磨成米浆,纱布包裹后压上石头,沥干水分,得到块状的湿米粉,削碎后用米筛过筛,筛下来的粉圆进行第一次手搓,稍微晾去水分后进行二次过筛、搓粉,晒干后就制作完成。

传统工艺中的手搓环节难以把控,制作的珍珠粉圆容易大小不一,影响外观和口感。晾晒过程依赖天气,暴晒会造成粉圆开裂,若遇上阴雨天,则会影响粉圆中的水分晒出,过高的湿度容易导致微生物繁衍,引起成品发酸。

针对这些问题,郑庆杜逐一改进。他通过观察大粒粉圆的机械生产过程,自己购买了电机和材料,花费三个月时间制作了珍珠粉圆成型机,用机械代替人工搓粉。在烘干环节,使用热风烘干,1个小时就能完成,不受天气影响,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2021年,郑庆杜从大田方言“更好吃”中获得灵感,注册了“咯禾佳”商标(谐音)。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政策支持下,他将企业选址在大田县谢洋乡。谢洋乡既是闽江、晋江、九龙江三江源头,又是省级生态保护区,还有现成的闲置厂房。2022年8月,咯禾佳成功获得福建省首张“珍珠粉圆”食品生产许可证。“用山泉水制作的珍珠粉圆,天然带着清甜!”同年,郑庆杜完成了第一条生产线建设,开启了标准化生产之路。

“传统的生产工艺费时费力,一个人一天只能生产100斤珍珠粉圆,改进生产流程后,一个人一天可以生产1500斤。”郑庆杜介绍,他研发的珍珠粉圆半自动化生产线使用了传统制作工艺,不同的是在粉碎、制粒、成型、过筛、烘干等环节使用机械替代,核心的干湿度则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把控。

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了消费者认可。2024年,咯禾佳珍珠粉圆销售额达100多万元,产品销往江西、龙岩、泉州等地。

开发新品 开拓速食市场

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便捷的需求,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郑庆杜从沙县小吃速食拌面上寻找灵感,开始探索速食市场。

在产品设计上,郑庆杜先后探索了冻干珍珠粉圆、袋装速食粉圆、罐装即食粉圆等多款产品,根据加工工艺和口感进行筛选,最终选定了袋装速食粉圆的设计方案。选定设计方案后,郑庆杜开始探索酱包、调味包和蔬菜包的风味搭配。

“珍珠粉圆需要保留传统的制作工艺,否则口感会有大变化,口味应咸淡适中,让消费者易于接受。”在探索酱包配比期间,郑庆杜几乎每餐都以不同口味的珍珠粉圆为主食。仅海鲜调味包,就找了5个厂家,调整蚝油、盐、味精、鸡精等调味品配比100余次,每次调整以0.1克为基数,只求寻找最佳风味。蔬菜调味包则要兼顾营养,使用快速脱水干燥工艺,保证胡萝卜、紫菜、包菜的新鲜,搭配高钙虾皮,可以提鲜、提色,做到色香味俱全。一款产品的开发到最终确定,前后需花费两个月时间。

“以这款海鲜风味珍珠粉圆为例,粉圆较小,可以缩短煮熟时间,重量55克,加水600毫升,刚好一个成年人的食量。”郑庆杜严格把控产品的每一个参数,将产品食用方法印在包装袋上,希望消费者能够得到好的产品体验。现在,郑庆杜共开发出“速食型”“营养强化型”等10余种新产品,口味丰富,选择多样。

新产品让市场接受程度更高。今年3月份,郑庆杜趁热打铁,和专业电商公司合作,在线上平台直播推广,当月就卖出1000多单2000多份速食粉圆。下半年,郑庆杜决定在线上继续发力。线下开餐饮门店,同时到泉州、厦门等地开拓市场,通过现煮试吃,进一步提升市场接受程度,让珍珠粉圆这一大田农特产品真正走出山区,摆上消费者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