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苏诗苗 文/图
年逾古稀,再出诗集,8月16日,中国作协会员、诗人赖微的新诗集《大河上的灯火》首发式暨新书分享会在永安举行。
新 探
“当我又一次将诗稿摊得满桌子的时候,内人问我,你在做什么,我说准备出书。出什么书?我说,出诗集。现在还出什么诗集?她说,有人看吗?”诗人赖微用这样的发问,开启了对《大河之上的灯火》的介绍。
诗,有人看吗?
在赖微看来,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浅阅读,手机视读的普及化等等,或许是造成当下文本阅读人群日渐稀少的重要原因。
1984年,三明诗群组建,历经四十年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诗歌文化品牌。1987年,赖微主编的《君子兰》影响很大,近乎当时的诗歌市刊。作为三明诗群早期的参与者和一直以来的中坚力量,赖微一直笔耕不辍,秉承了自己“十年磨一剑”的创作理念,相继出版诗集《飞越黄昏》《守望家园》《随风飘过》。近些年,面对纸质出版阅读的巨大变化,他初心不改,《大河之上的灯火》就是这一坚守结出的果实。
诗人收入这本集子中的200首诗歌,是他从2014年至2024年所写的近500首诗歌中选辑出来的,集中体现了一个时期以来诗人在诗歌上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作品中,有诗人对大千世界自然物象的浅唱低吟,有对驳杂纷繁的人生世相的揭示与思考,也有对自我性灵和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辨与拷问。人的生存境遇、普世悲悯,与精神皈依始终是诗人关心与表现的母题。
秉 承
永安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这里山水秀丽、人文繁盛,特别是抗战期间,羊枣、覃子豪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诗人,聚集在永安,激扬文字,激发出全民族的抗战精神,至今文脉不息,弘扬有声。近四十年来,以赖微为代表的永安诗人成为三明诗群的重要力量。这个群体以诗为灯,照亮一段寂寞而又丰饶的创作长旅。《大河之上的灯火》的出版为三明诗群增添了又一个路标。
当天,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省作协副主席林秀美,三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纪任才,省作协副主席、三明市作协主席林域生及永安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我市部分县(市、区)作协及三明诗群的作家诗人30余人聚集一堂,共同分享品读这部新诗集。
展开诗卷,文友们感慨“时光流逝,但诗歌不老”,大家点赞赖微诗歌创作老当益壮,诗心之树常青,诗作清朗耐读。
诗人、诗评家卢辉说:“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成了赖微诗歌显著的个性风格:意象简洁,节奏明快,穴位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他把自然之光与心灵之光置入母语,照亮了那些美好而令人纠葛的记忆,照亮了生命的通道与精神景深。”
诗人叶来说:“赖微是个多产的诗人,始终保持着充沛的诗意与激情,是个不老诗者,对诗歌的情怀,赖微选择拥抱到老,这份执着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年轻的诗人学习。这也让我再次思考,是怎样的语言魅力,让赖微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应该是一颗诗心,一份诗志,也是诗歌语言带给我们的魅力。”
“把一个词,养在水中/任那些根须,在透明的/空间穿行。那个青花瓷的托盘知道/它拼尽全力/拼出的一点绿,只为打湿那一点诉说” ……(《在昨日的水中养一个词》)
诗如其人,赖微的诗像玉一样被诗人轻盈地雕琢,他就是一个诗歌匠人,雕琢人生,雕琢自然,雕琢母语。他的很多诗都是自然的呼吸,草木,空气,细微……对万物灵性的书写很好地体现在他的诗歌文本中。
诗人关子说:“在诗集《大河之上的灯火》中,诗人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诗意空间——既有以物观物,以物观心的澄明观照,又有将时光的虚无转化为生活质感的匠心,通过对季节切片与生活瞬间的截取,让日常焕发出诗性的光芒。”
诗人辛也说:“在当代汉语诗歌越来越倾向于语言快餐的潮流中,赖微的创作犹如一个保存稀有语种的生态保护区。他的诗歌提醒我们,真正的诗性语言应该像山涧的溪水一样有自己的源头和流向,像老树一样有可见的年轮和隐藏的根系。”
如 愿
对于几十年坚持严肃写作的人而言,写出的作品就是产品,是产品总是要找到恰当的渠道输出。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三明诗群的诸多诗人,以个人的创作和群体的共同发声,展现地方文化的力量。
赖微在新书分享会上介绍:“我不可能拒绝出书。因为,作品完成后,除了报刊和网络发表,出书就是我对外推出产品,获得与读者交流的另一条严肃的重要通道。出书之于我与写诗之于我,是文学的一体两面,它是我的诗歌介入生活、融入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与存在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写诗开始,赖微就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十年出一本诗集。这样做,一是为了系统总结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二是藉此以这种方式为文学、为后人留下一点诗歌探索的痕迹。写作几十年,诗人也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严肃出版和文本阅读的尊严。
《大河之上的灯火》,是一种记忆的留存,更是一种前行的指引。燕江是永安的母亲河,赖微从小就生活在燕江边,常年与这条清清流水亲密接触。大河上下的朝晖夕阴,月圆月缺,草木枯荣,四季轮回,给了自然以生命的张力,也给了他以充实的精神慰藉。
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不是在者的主人,人是在的看护者和邻居。”从青春年华到满头霜雪,诗人赖微不禁发出“非是我不为,而是我不能”的感叹。但下个十年,他还想能再出第五本诗集。当他的这一心愿与参会文友一起分享时,场内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