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坚守品质 便利百姓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媒体记者 罗丽榕

“品质生活从好多多开始!”这句醒目的广告语,与好多多超市的招牌一同深深扎根在三明城区的街头巷尾。

作为一家深耕本地的超市,它的故事始于1999年。从第一家门店悄然亮相,到如今发展为拥有11家门店的福建好多多集团,对品质的坚守,已化作老百姓寻常日子里看得见的安心、摸得着的实在。

从源头到餐桌

把好品质第一关

凌晨两点,好多多的物流冷藏车已载着刚上岸的海鲜从海边启程,朝着三明城区疾驰。

“海鲜必须当天到店、当天售罄,冷藏车和卖场全程控温,哪怕成本高,新鲜和品质也不能打折扣。”生鲜采购经理的话语里透着不容置疑的执拗。这份执拗同样体现在猪肉供应上——作为百姓餐桌的常客,猪肉从养殖基地直送屠宰场,经严格检验后凌晨直达各门店,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新鲜与安全。

这种对品质的执拗,渗透在商品从源头到货架的每一处细节。在城市广场店,上百种蔬菜水果供市民挑选。年逾六旬的李阿姨总爱傍晚来采购:“早上还带着露珠的菜,晚上打折清货时照样新鲜,来晚了都抢不到。对我们老人来说,省钱就是赚钱。”她的购物经,正是好多多“当日生鲜不过夜”原则的生动注解——蔬菜、肉类、冻品晚间全部低价清空,既减少浪费,更让实惠实实在在落进百姓口袋。

“90%以上商品来自产地直供,既实现了差异化,更把流通环节省出的钱让利给顾客。”董事长陈家勤说。为了这份直供优势,采购团队走出办公室,走进全国各地的生产车间与田间地头。

“品质欠佳的商品,绝不能上架。”下洋超市店长黄根香巡场时的话,道出了商场的“铁律”。

在好多多下洋门店,记者看到:玻璃柜里的卤味琳琅满目——酱色鸭翅泛着油润光泽,琥珀色鸡爪浸满卤香,刚出锅的牛肉切片还带着微热水汽,每一样都透着“新鲜”。

这些都是师傅们凌晨现做的,从选料到卤制全程自制。“好味道得靠好食材,不然手艺再好也白搭。”后厨师傅的话朴素却实在——原料到货先经检测部门抽检,每批肉禽都带检疫证明,调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验收时稍有瑕疵便坚决退回。

迭代升级中

贴合民生需求

在守住品质与信任的基础上,好多多也在与时俱进,用环境和服务的升级让百姓的购物体验更舒心。

自2019年起,好多多启动了全门店的重装升级计划。如今走进任何一家分店,都会被明亮通透的环境吸引:浅色调的货架整齐排列,地面铺着防滑耐磨的地砖,角落的绿植生机勃勃,连灯光都换成了柔和的暖白光,透着年轻时尚的气息。

升级后的门店,不只是环境变了,更在细节处贴合百姓生活需求。大部分门店辟出了儿童游玩区,各式游乐设施摆放得整整齐齐,摇摇马、积木桌等一应俱全,家长买菜时可以把孩子托付给专人照看。部分门店还设有文娱休闲区,像城关总店、下洋店等地,休闲区里能看电影、打桌球,成了市民购物之余放松消遣的好去处。

硬件升级的同时,运营模式的优化也让“实惠”二字更接地气。全市多家门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售价,从源头砍掉中间环节——同一批蔬菜清晨从产地直达各店;畅销的日用品由总部集中议价,哪怕是小品牌的酱油、纸巾,也能做到“全市同价、天天平价”。市民张大叔说:“现在家里吃的基本都在这儿买,实惠又安心。”

从普通市民的口口相传,到行业内的认可借鉴,再到政府部门的关注支持,这份始终把民生需求放在首位的坚持,不仅筑牢了品牌与百姓之间的信任纽带,更成为了本地商超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范本。

二十六年的时光里,福建好多多集团正是带着这份对民生的担当,从一家小店一步步成长为覆盖城区的百姓生活“补给站”。

从清晨第一波生鲜货品上架,到深夜最后一次货架整理,这份坚守从未改变。“品质看得见,民心才能守得住。”陈家勤坦言,“我们始终坚信‘没有做不好的行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丰富‘菜篮子’‘米袋子’,让‘品质生活从好多多开始’这句承诺,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