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别迷信“古风养生术”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4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苑广阔

打开短视频平台,搜索“养生”关键词,一幕幕古色古香的画面扑面而来。以AI生成的水墨动图为背景,AI旁白语气沉稳:“饿也是养生,不吃晚饭,等于喝了免费的开胃汤”“饥饿感不是折磨,而是一种救赎”……不需要真人出镜,解说、图像、动画、配音,全由AI一手包办,这些古风养生短视频,已悄然占据短视频平台“养生区”的半壁江山。(8月6日《北京晚报》)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古风养生”视频,以AI生成的水墨动画、沉稳旁白和“引经据典”的文案包装,吸引中老年群体追捧。诸如“不吃晚饭等于开胃汤”“玩泥除湿毒”等伪科学观点,配上传统美学的外衣,让不少网友深信不疑。然而,这类内容往往不讲科学前提、忽视个体差异,甚至潜藏商业营销目的,若不加以警惕,轻则误导健康观念,重则延误治疗时机。

这些AI生成的“古风养生”视频,通常以《黄帝内经》等古籍为噱头,但细究其内容,许多观点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纯属杜撰。例如,“气血不足的人适合独居”“淋雨祛郁火”等说法,既无医学依据,也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然而,借助AI技术,制作者能在30分钟内批量生产此类视频,通过算法精准推送至中老年用户,使其在“传统韵味”的包装下丧失判断力。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老人因盲目相信这些建议,如戒水果、顿顿喝粥,导致营养失衡,子女却难以说服。

许多“古风养生”账号并非由专业人士运营,而是“自媒体小白”利用AI工具快速起号的产物。社交平台上,“三天涨粉三万”“轻松月入过万”的教程比比皆是,核心逻辑是利用中老年群体的健康焦虑收割流量。一旦粉丝量达标,博主便转向带货,在橱窗售卖红枣、枸杞、保健品等,甚至鼓吹“拒绝就医,依赖食疗”的极端观点。尽管《广告法》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明令禁止无资质账号发布医疗建议,但部分博主通过替换敏感词规避审核,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平台严查无资质账号发布的医疗科普内容,禁止以养生名义变相推销保健品。然而,AI技术的滥用使得监管难度加大,部分平台仅以“内容仅供参考”的标签敷衍了事。法律专家指出,若用户因相信虚假养生建议而健康受损,博主和平台均需担责,所谓“AI生成免责”并非护身符。因此,平台应建立更严格的内容筛查机制,对涉及健康的AI生成视频进行源头审核,同时加大对违规账号的封禁力度。

养生本应是科学的生活方式,而非被流量裹挟的伪传统表演。网友需警惕“古风养生术”的诱惑,遇到极端建议时多查证权威来源;监管部门则需强化技术手段,堵住AI洗稿和虚假科普的漏洞。唯有如此,才能让健康信息回归真实,避免更多人“不受其利,反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