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更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深层精神密码。新时代我们更应深刻领会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共识。
一、抗战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石。
抗战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的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的战争。”通过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彻底击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最后胜利。这场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抗战胜利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也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抗战胜利为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抗日战争中,中国文化界人士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抗战文化。抗战文化不仅激励了当时的抗战军民,更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这种文化自信成为后来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
二、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人民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中,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一精神集中体现为四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核心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情怀是抗战精神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在民族危亡之际,从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从国内同胞到海外侨胞,都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存亡紧密相连。教育家张伯苓提出“教育救国”理念,带领南开师生内迁办学。华侨领袖陈嘉庚组织“南侨总会”,募集巨资支援抗战。普通百姓节衣缩食,捐钱捐物抗日救国。这种全民性的爱国行动,超越了阶级、党派和地域界限,形成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抗战洪流,彰显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种民族气节是抗战精神最鲜明的品格特征。面对敌人的屠刀和利诱,无数中华儿女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奋战到死,以伟岸之躯捍卫民族尊严;八名女战士献出年轻生命,以“八女投江”书写壮丽篇章;赵一曼在狱中受尽酷刑,以主义信念捍卫抗日决心……这些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格。正是这种气节,支撑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抗战,最终赢得胜利。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是抗战精神最突出的外在表现。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中国军民以弱抗强,创造了无数战争奇迹: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精锐;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抗战的信心……在敌后战场,军民创造性地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术,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种英雄气概不仅体现在重大战役中,更渗透在普通战士和民众的日常抗争里,构成了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必胜信念是抗战精神最深层的心理支撑。在战略相持阶段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科学预见了抗战的三个阶段,指明了胜利方向。大后方军民在日军轰炸下坚持生产,提供了物质支持。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保证了自力更生……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支撑中华民族度过最黑暗的时刻,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这种信念不仅指引了抗战胜利,也成为后来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精神资源。
三、抗战精神为民族复兴凝聚价值共识
伟大抗战精神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蕴含着面向未来的价值导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抗战精神能够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引领。
抗战精神强化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认同。抗战精神教育我们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回顾中华民族从屈辱到奋起的历史进程,能够增强全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历史认同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越发重要,这种历史认同感正是抗战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抗战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的方针,形成了军民鱼水情的密切关系。这种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正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抗战精神培育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游击战争、持久战等战略战术。这种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发扬。中国不断突破陈规,开拓进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这种改革创新精神正是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80年沧桑巨变,抗战精神历久弥新。我们应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更需要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战略定力、应对“灰犀牛”风险的治理智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文化底气。让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方案。
(作者单位为中共三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