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三明日报

林下生“金”育灵芝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3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洪明明(右)查看灵芝长势

溪尾乡高山村种植的紫灵芝

沈芝生物公司的提取车间

沈芝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灵芝提取物

●尤溪记者站 罗 姮 陈建荣 肖 丹 文/图

灵芝茶、灵芝粉、灵芝片剂、灵芝饼干……以灵芝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琳琅满目。在尤溪的青山林海间,一颗颗破土而出的“金朵”,正催生出一条日益丰富的产业链。

近年来,尤溪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灵芝种植产业,全县灵芝种植规模连年跃升。如今,昔日的绿水青山因这小小的灵芝披上“金装”,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灵药方”。

人才回引 生态富民产业兴

“眼下正值灵芝成熟,迎来第一批采收,12月还能再收一茬。今年预计可制成5000公斤紫灵芝干品。”在中仙镇西华村,杰达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宜达和社员们加强日常巡护,对于今年的灵芝质量,大家都充满信心。

作为尤溪首个“吃螃蟹”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户,林宜达返乡发展灵芝产业的底气,来源于家乡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政策支持。

“2018年,我和合伙人在武平县承包山林种植灵芝,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老家西华村平均海拔900余米,山林昼夜温差大、湿度适宜,适合种植仿野生紫灵芝,我想把灵芝种植产业带到家乡发展。”林宜达说,他先后带着村“两委”干部前往武平考察,并对家乡生态林作了细致调研。

2022年,林宜达成立合作社,承租村里的500多亩公益林,种植灵芝15万株,并购买生产设备,建起“种植—烘干—加工”完整灵芝加工生产线。此外,他不仅聘请村民到基地务工,更敞开合作社大门热情相邀,让乡亲们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工资与种植双收入。中仙镇对其免收5年土地租金,助力灵芝产业在西华村落地发展。

首批成熟的灵芝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经过化验,我们的紫灵芝多糖含量与野生产品相似度高达95%。”林宜达介绍,这种品质的成品灵芝每公斤售价可达600元,村里首年灵芝种植的产值就突破200万元。

而后,林宜达频繁往返于武平与尤溪之间,引用武平主栽紫灵芝品种“武芝2号”为菌种,逐渐将武平灵芝成熟的产业链搬至家乡。如今,西华村的灵芝产业已步入正轨,所生产的灵芝茶、灵芝片等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供不应求,去年产值400余万元。

不仅如此,尤溪县还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宜达成了全县首批拿到林地经营权证的农户。“今年,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余亩,还注册了‘廿十三都’商标。”林宜达说,当前他正试种新品种“福芝94号”,还计划开发灵芝药酒,让合作社的产品更加多样化。

多点开花

灵芝种植正火热

西华村的灵芝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很快带动周边乡镇的种植热情,更有德化县、南平市等地种植户慕名来学习。

溪尾乡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明明便是其中一人。

地处偏远的高山村,村财政收入长期依赖毛竹林及传统林下经营。为拓展增收渠道、点绿成金,今年初,在溪尾乡相关领导组织下,洪明明多次赶赴中仙镇西华村等地,实地探访林下灵芝栽培基地,潜心学习阔叶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

“村里有188亩阔叶林林地,土壤肥沃、温湿度适宜,适合发展林下种植。而且,乡林业站技术人员从科学选点、品种适配,到精准评估海拔与土壤,提供了关键支撑,让我对种好灵芝信心十足。”洪明明说,项目启动至今,从采购菌棒、林地除草平整到种植管护,已投入人工及材料费2万余元,分批次试种了1000多个椴木菌棒,种植面积约10亩。

眼下,高山村于今年5月从西华村引进的紫灵芝菌种已到了最佳采收时期,存活率超70%。对于灵芝种植颇有信心的洪明明签下了村里188亩林地的使用合同,为未来规模化发展备足空间。

“种植期间,不少村民来学技术,但由于今年首次试种,还没见效益,大伙还不敢尝试种植。等示范成功了,明年就扩大规模,带着乡亲们一起干。”洪明明说。

同时,梅仙镇南洋村依托当地自然条件,打造了100亩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示范基地。上半年,灵芝种植产业带头人吴方志带领工人们将1.5万棒灵芝菌棒植入林下土壤中。经过6个月的悉心照料,灵芝茁壮成长,可连续采收3至5年,为当地农民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三产融合

灵芝发展有前景

灵芝产业要做强,精深加工是关键。

在位于管前镇的沈芝生物公司提取车间内,烘干打碎的灵芝正经历熬煮、浓缩、干燥等工序,最终化为可按克销售的精华粉末。这家专注食用菌深加工的企业,年需灵芝原料约200吨,其70%的营收来自灵芝相关产品,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为当地灵芝产业精深加工筑牢了根基。

精深加工的突破离不开技术支撑。2022年,借助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支持,沈芝生物投入800万元升级设备,建成两条多功能生产线,可同时加工两种食用菌物料。除了自身生产,沈芝生物也接到不少县内其他灵芝种植大户的加工订单。

“1吨灵芝能提炼50至60公斤半成品粉末,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我们还会做成颗粒剂、片剂,供给下游的保健品、药品及食品企业,或直接出口海外。”郑琪是沈芝生物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担任尤溪县食用菌协会会长,“目前,本地灵芝多为紫芝,我想引导农户改种需求量大的赤芝,这样既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又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产业链的延伸,让不少种植户跃跃欲试。今年,管前镇在东上村和浯溪村规划了353余亩阔叶林林地作为灵芝栽培基地,通过构建“企业+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协同运营模式,由郑琪带领当地农户种植赤芝、紫芝两大品种。镇里从技术、资金、销路三方面破局:组织专家驻村指导,协调“福林贷”解决资金难题,引进企业保底收购,预计今年可实现林下灵芝种植每亩增收1700多元,带动100多人就业。

“我们今年灵芝的出芝率高达99.9%,收益全部都是归农户所有,预计每户至少增收3至5万元。”郑琪说,“以往,我们都在全国各地采购赤芝。待县内的灵芝种植发展起来,就能直接给我们工厂供货,不仅节约了采购成本,还带动农户增收。”

目前,尤溪县灵芝种植面积超1000亩,遍布中仙、管前、梅仙等乡镇,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链条。“我们正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向品牌化、多元化发展。”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吴擢城表示,以合作社为单位的百余名从业者,正借着三产融合的东风,让小小灵芝成为乡村振兴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