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郭明木:守护闽南百年声韵的“留声”人

日期:10-07
字号:
版面:第02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郭明木正通过调音设备校准唱片音频,向记者展示灌录唱片时的歌者的气息和属于那个时代的音乐氛围。

一间摆满老唱片的屋子,既是“档案馆”,也是一座关于声音的博物馆,收藏着闽南的文化记忆与乡愁。

在漳州石码古镇的一隅,郭明木的“闽地闽音有声档案馆”静静矗立。这里没有豪华的装潢,只有一排排整齐的柜子,里面珍藏着8000多张老唱片。空气中弥漫着黑胶唱片特有的气息,一台手摇留声机静静地立在角落,仿佛随时准备唤醒一段段沉睡的时光。

郭明木的收藏之旅始于三十年前。当时在县广播站做技术维护的他,每日与唱片为伴,渐渐对这些承载着声音的黑色碟片产生了特殊感情。真正让他决心系统收藏的,是2000年前后城市改造时从华侨老宅流出的大量老唱片。“这些都是文化的记忆,不能就这样消失。”他说道。

最初,郭明木专注于收藏本地戏曲音乐,尤其是南音和歌仔戏。郭明木认为,南音被称为“音乐活化石”,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声音,活化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老唱片,今人才能听到百年前的唱法,感受最原汁原味的闽音古韵。

在他的收藏中,有一张特别珍贵的唱片——1903年美国胜利公司出版的闽南音乐唱片,封套上印着“好听”字样。这张唱片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在海外得到了认可,更见证了早期华侨对故乡音乐的深厚感情。郭明木说:“很多唱片都是华侨出资灌录的,他们跨洋带回祖国,后代又精心保存下来,这背后的故事才是支撑我收藏的最大动力。”

三十多年来,郭明木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收藏中。他通过本地古董贩子、海外拍卖等多种渠道,一点点积累,最终建成了这座独一无二的有声档案馆。2010年,他在龙海举办了第一个老唱片收藏展览,以此为契机后来正式创立“闽地闽音有声档案馆”。近年来,他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始系统整理这些珍贵的声音资料。

如今,这座档案馆已成为闽南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南音艺人和研究学者经常前来寻根探源。郭明木用三十年时光,让闽南传统音乐从濒临消失的“活化石”变为可听、可感、可研究的文化宝藏。他守护的不仅是声音,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根脉。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郭明木依然坚持着他的收藏之路。对他而言,每一张唱片不仅是一段声音,更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文化记忆。

⊙漳州融媒记者 许文彬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