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叙丰年
“让大海无限地广阔,让渔村更红火地生活。岁月悠悠,潮水悠悠,成就澳角风流……”今年中秋晚会舞台临海而设,当舞台的灯光温柔地落在许海钦脸上,这位澳角村第一代渔民诗人紧握话筒,指节还留着常年拉网的粗砺痕迹。“渔获满舱”四个字伴着他质朴的闽南乡音铿锵落地时,观众席涌起一阵暖流。
去年10月,总书记在澳角村与渔民促膝谈心的场景犹在眼前,新年贺词里那句“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更让渔港沸腾。今年10月的晚会现场,当大海的咸腥气遇见诗稿的墨香,“满舱”收获的,既是生活的甘美,更是时代的回响。在诗人的吟诵和舞者轻盈的演绎中,“下海能捕鱼,上岸能写诗”这句流传在澳角的佳话,展现了最鲜活的模样。它讲述的不仅是技能的转换,更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崛起。
“澳港扬帆海牧渔,角隅摘星天造村。”晚风送来海的呼吸,与许海钦诵出的诗句交织。这一刻,由海浪与诗歌共同谱写的“澳角风流”,向海峡两岸生动展现了一幅“仓廪实而知诗礼”的小康新画卷——当物质丰盈扎根土壤,精神的花朵便会灿烂绽放。
曲说团圆
闽南语歌曲是刻在闽籍儿女血脉里的密码。晚会现场,不少海内外漳州人齐聚一堂,在熟悉的旋律中寻根共情。当叶启田唱响《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歌词刚落,全场便自发掀起合唱浪潮。这首歌不仅是漳州人闯荡异乡的奋斗注脚,更让游子的拼搏故事与家乡新蓝图在此刻交汇,成为闽籍儿女敢闯敢拼的精神图腾。
在东山岛这片特殊的土地上,歌声更连着跨越海峡的羁绊。这里距澎湖仅98海里,海平面下的“东山陆桥”遗迹,曾是两岸相连的见证。当叶佳修唱起《外婆的澎湖湾》,悠扬旋律飘向澎湖,也唤醒了“东山陆桥”的远古记忆,让两岸血脉相连的故事,随歌声缓缓流淌。
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将情感推向顶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的歌声,伴着东山岛的海浪声,成为游子对故土最深情的告白。台上台下,不同乡音融成同一旋律,98海里的海峡被歌声架起新桥,一头连着“东山陆桥”的过往,一头系着今日团圆的期盼。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今夜的东山岛,用歌声印证:纵隔山海,那一颗颗心向故土、情系家国的赤子心,永远紧紧相依,共赴同心筑梦的新程。
本组文字由 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采写 图片由 漳州融媒记者 张旭 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