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平和县的大芹山山腰,云雾缭绕之间,一座现代化的威士忌酒厂矗立着。它是大陆首家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福建大芹陆宜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芹陆宜酒业”)。这座酒厂不仅是产业的象征,更是台商吴松柏寻根溯源、追逐梦想的见证。
寻根之路 亦是创业起点
吴松柏与漳州的故事,始于一场跨越海峡的寻根之旅。
2001年,吴松柏第一次带家人来平和大溪镇寻根。他拿着家谱,挨村打听,虽然没找到,但那种“离家再远,也要回家”的念头更强烈了。经过多次努力,他终于找到祖籍地——大溪镇壶嗣宜盆村。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族谱上祖先的名字,吴松柏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归属感。
“漳州对我来说,是‘根之所在’。”吴松柏说。
1989年,36岁的吴松柏从台湾回到大陆创业,在广东东莞创办润丰集团,涉足钢铁、化工、电子、矿业、港口等20多个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雄厚的资本。然而,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声音,召唤他回到祖籍地,做一件更有温度、更有传承意义的事。
“根”的所在,即是商业版图转向的地方。站在大芹山巅眺望,他仿佛看见台湾宜兰老家的影子。2007年,他做出一个在旁人看来颇为大胆的决定——在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的山腰上,投资兴建威士忌酒厂。
“威士忌酿造对环境要求极高,经过反复考察后,我们确定大芹山就是‘黄金选址’。”吴松柏介绍,大芹山位于北纬24度,并非传统威士忌酿造的理想纬度北纬31度,但酒厂所在海拔近千米,高海拔造就的低温、湿润环境,有效弥补了纬度差异,为威士忌的缓慢陈酿提供了理想条件。大芹山的露水山泉,经过山体过滤,纯净清甜,成为塑造威士忌细腻口感的灵魂所在。
品质为基 打造行业标杆
从建厂到跻身行业标杆,大芹陆宜酒业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且扎实。
大芹陆宜酒业围绕“威士忌全产业链”进行布局,以酒制品生产为核心,覆盖从酿造、蒸馏到陈酿的所有关键环节。此外,酒厂还自主生产配套橡木桶,实现了从原料到储存的轻量化一体化覆盖。
对品质,吴松柏有着近乎苛刻的执着。为保障威士忌风味稳定,酒厂不仅从苏格兰定制专属蒸馏器,精准把控蒸馏温度,还完整承袭了苏格兰传统酿造工艺。从原料筛选到酿造、蒸馏、陈酿,严格把控每一环节。
“‘品质+创新’双轮驱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吴松柏介绍,大芹陆宜酒业突破“酒厂只酿酒”的传统模式,探索“工业+观光旅游”新模式,建设威士忌文化展示厅与橡木桶酒库,打造集生产、观光、品鉴于一体的“威士忌酒堡”。2023年,大芹陆宜酒业获评省级观光工厂,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带动当地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目前,酒厂拥有3座蒸馏所,威士忌基酒年产量稳定在1.2万吨,规模在大陆单一麦芽威士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为后续推出细分产品、开拓海内外市场储备了坚实的产能基石。大芹威士忌已多次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在世界威士忌大赛(WWA)中斩获多项大奖,让漳州酿造的威士忌飘香世界。
根植故土 酿造“团圆”滋味
“现在我和太太定居在平和大溪,每天看着大芹山的云雾,喝着家乡水酿的酒,特别踏实。”吴松柏说,在家乡酿出走向全国的威士忌,比任何商业成就都更有意义,因为这是“带着家乡味道的事业”。
事业的成功,更坚定了吴松柏回馈桑梓的决心。他牵头设立了“吴凤教育基金会”,资助家乡孩子上学,累计捐款数百万元,用于助学、修学校、修路、修祖祠等,助力家乡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台胞来漳州,和我一起扎根这里,既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也为漳州的发展出一份力。因为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对于台胞来漳州投资兴业,吴松柏建议,要善于“借势”,充分利用漳州在农业、旅游、制造等领域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业务,寻找与漳州资源相匹配的切入点,有效降低创业风险;要“主动对接政府”,利用好当地对台胞友好的营商环境,从政策解读到项目落地,都有专人对接,遇到问题主动找相关部门沟通,会得到很多专业建议;要“把这里当做家”,创业不是短期行为,只有真正融入当地,了解乡音乡情,才能把事业做长久。
如今,在大芹山陆宜酒业的酒窖里,数以万计的橡木桶正静静沉睡,等待着时光的淬炼,将清澈的酒液化作琥珀色的琼浆。吴松柏,这位跨海归来的匠人,正用他的智慧、胆识和情怀,在家乡的热土上,酿造着一杯醇厚而独特的“团圆酒”。酒香氤氲,萦绕在闽南的青山绿水间,诉说着两岸血脉相连、融合发展的绵长故事。
⊙漳州融媒记者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