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闽南日报

徐悲鸿与刘勃舒 亦师亦友

日期:10-03
字号:
版面:第03版:文化走廊       上一篇    下一篇

刘勃舒

徐悲鸿

当徐悲鸿已是名满天下的大画家时,刘勃舒还只是南昌实验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1947年夏日的一个清晨,身为国立北平艺专学校的校长,徐悲鸿和往常一样开始阅读来自天南海北求教者的信件,这时,一封署名为“南昌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勃舒”的信件映入了眼帘,刘勃舒在信中倾诉了自己对美术的酷爱、对大师的景仰,渴望能得到指教。信中还夹着两幅模仿徐悲鸿艺术风格的奔马。徐悲鸿发现刘勃舒的画作构图、造型和笔墨都已有一定的基础,虽然能挑出不少毛病,但已显出小作者过人的艺术才华。

徐悲鸿当即认真写了回信,又在其中一张画上题写了“有美丽之远景”,落款“悲鸿”,钤上了“江南贫侠”印章;在另一张画上题写了“此画确有意味,悲鸿”,钤章“江南布衣”。

刘勃舒没有想到,几天后竟收到了徐悲鸿的亲笔信,他激动地一遍又一遍阅读着回信:“勃舒小弟:你的来信及作品使我感动。我的学生很多,今又在数千里之外得一颖异之小学生,真喜出望外。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细察其状貌、动作、神态,务扼其要,不尚琐细(如细写羽毛等末节)……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你如此聪明,他日定有成就。但须立志,一定要成为世界第一流美术家,毋沾沾自喜渺小成功……你好好读完初中后即可应考国立北平艺专。假如三年后我仍掌北平艺专,我很希望你来校用功,那时候我必极愿亲自指点你……”

徐悲鸿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刘勃舒,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投身于徐悲鸿门下,将来成为和他一样的大画家。

1950年毕业后,刘勃舒便迫不及待地北上寻师。那天,当15岁的刘伯舒背着行李卷儿敲开徐悲鸿的家门后,还没自报家门,徐悲鸿便立即热情地招呼道:“你是勃舒小弟吧?”便大笑着接过刘勃舒的行李卷儿,随即将刘勃舒安顿在自己家里住下。

刘勃舒此前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只是凭着爱好和兴趣画画,对素描、写生和速写从没接触过。为了让刘勃舒顺利考上中央美院,徐悲鸿千方百计抽出时间辅导他,一有空就带他出去写生,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更是在生活上给予刘勃舒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始终置身于家的浓浓氛围中。在徐悲鸿的精心教导下, 第二年,年仅16岁的刘勃舒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了中央美院国画系。

入学后,每到星期天,徐悲鸿都要把刘勃舒叫到家里,来之前都要嘱咐他带上一周所有的习作。刘勃舒回忆说:“每个星期天,徐老师都会叫我去他家里,廖师母就开始忙活起来,做上一大桌子美味佳肴,为我改善伙食,吃饭前,总要催我先去洗一下澡。丰盛的午餐之后,必是徐老师认真查看我作业的时候,一张张点评一周所有的习作。我永远不会忘记徐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必须要画够三千张速写’;‘要以真马为师,了解马的习性,熟悉马的运动规律’;‘要逐渐脱离老师的影响,一定要成自己的风格’。徐老师的谆谆教导,至今仿若还在耳边回响。”

遵照师训,刘勃舒十分重视写生。为观察马,他跟着马车,从城里走到城外;下农场改造时,主动要求住马棚;又远赴新疆,看野马奔腾。他还看有关马的画报、影集,看电视赛马节目,记动作,画小稿,找规律,将马的一丝一毫,一举一动皆了然于胸。

在徐悲鸿的大力扶持下,刘勃舒学业长进很快,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并很快在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他不仅继承了徐悲鸿画马的技巧和神韵,而且开创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形成了豪放、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

刘勃舒先后担任中央美院国画系副主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生前每当说起徐悲鸿的提携之恩时总是格外激动:“我最大的遗憾是,与恩师通信三年,又跟着恩师三年,竟然没有留下一张合影,总觉得来日方长,没有想恩师会走得那么早,每每想起,就觉得心像刀剜一样疼,这辈子再想聆听恩师的教诲,也只能在梦里了。”

☉张达明 文 弘艺 供图